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巧玲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3-18 1:57:5
王梦恕院士:我国缺的是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是缺少高技术,还是缺少高层次研发人才?不尽然。关键是缺少把蓝图变为现实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方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在关注工程本身的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的建设上。他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从事了几十年工程建设工作的切身感受。
 
“日本制造的电子产品精细,汽车环保;德国制造的建筑机具耐用。这些产品的共同点除了技术因素外,质量都过硬,因而畅销世界。”
 
王梦恕向《科学时报》记者分析说,我国制造的产品在高端领域还不能形成很强的竞争力。尤其在耐用高科技产品领域,我国企业经过自主创新,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形成了知识产权,但仍然难以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不能形成产业优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少技术工人,尤其是高层次的技术工人。这严重制约着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削弱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
 
王梦恕举例说,像盾构机是集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隧道(洞)与地下工程施工,因具有施工效率高、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今后若干年,在国家大规模投资拉动内需的背景下,将有数万亿元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像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都需要并正在大量引入盾构机。
 
以中国中铁隧道集团为代表的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承担起国家“863”计划盾构研制科研课题,目前已经掌握一系列配套的关键技术,并制造出第一台样机。但由于国内缺少配套的机器部件加工企业,尤其是很多部件达不到质量要求,不少关键部件不得不依赖进口。在现实施工中,很多盾构施工故障就是盾构关键部件同步性差造成的。
 
“高层次技术工人缺少,严重制约盾构机的国产化水平,使这一新兴产业不能做大做强。”王梦恕指出,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工程施工工艺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关键施工工序的安全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今后运营安全。
 
他也谈到了对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的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应该把技术工人队伍培养放到振兴制造业和建筑业的高度来看待。王梦恕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问题,而职业教育不仅为制造业和建筑业提供大批多层次的技术工人,更为中学生提供另一条成才渠道。应改变重视普通教育、忽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国家应把加强职业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师待遇,适当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形成联合办学的新模式;教育部门则应规划好职业教育蓝图,积极为职业教育发展出谋划策,使职业教育培养出大批专业对路、社会急需的各类技术工人,满足社会对多层次技术工人的需要。
 
二是提高技术工人地位。首先,社会要树立起崇尚科学、劳动光荣的思想观念,转变“愿意分配蛋糕而不愿意做蛋糕”的现象,扭转现实中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浮躁现象。其次,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国家应根据各地区、行业特点,制定技术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消除他们在就业、医疗和子女上学等方面的负担,提高劳动者的社会福利,要让“做蛋糕的人分得到蛋糕”。再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主要是有效落实新《劳动合同法》,从法律上给予劳动者有效保护。
 
三是建立起多层次技工队伍。应规划并落实好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评定,并给予相应的工资奖金待遇,给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途径,让他们干劲足、有奔头。技术工人应继续实施八级工制度,技术工人经过考核可以晋升为技师,甚至高级技师。尤其要提高高层次技术工人的地位和待遇,例如可参考高级技师与高级工程师、大学教授相似的待遇,要建立起不同层次、梯度合理、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的技术工人队伍。
 
四是建立起技术工人再教育制度。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制度设计,为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提供再学习、再教育的机会。职业学院则应针对社会需求设计好专业,开办各种灵活的学习培训班,为一线技术工人“充电”。企业可以建立起定期技术交流机制,为技术工人尤其是技术骨干提供学习知识、学习先进企业做法的机会和平台。
 
《科学时报》 (2009-3-18 A2 国内)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