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鄢烈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9-3-11 9:9:32
鄢烈山: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综合征
 
一则新闻,成了今年两会一号提案的佐证。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到农村从教供需见面会”上,一位林姓女生闯到正接受媒体采访的教育厅官员面前问道:不是说农村缺教师吗,为什么对我这样的大专生一点机会也不给?这位女生,读了5年英语师范专业,英语过了六级,教师资格证也即将拿到,但一上午走了若干个摊位,没有一家愿接收她的简历,都说只要本科生。
 
这个戏剧性的场景,极其真实地印证了当下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就业难的严峻性;这也是今年两会政协的一号提案,为什么是致公党中央提出的关于解决就业问题的现实背景。能否就业不仅关乎经济来源,也关系到求职者的尊严即心理感受和社会地位。一般地说,就业问题关系社会安定;而应届和往届积沉的上千万待业的大学毕业生若找不到工作,那就更可能是一个社会危机信号。致公党现任9位主席和副主席,有7位担任过大学校级领导,他们绝不是“杞国无事忧天倾”。在我看来,大学生就业难尤须重视,不仅是他们比失业的农民工更集中、能量更大因而“更可怕”,而且因为他们投资更多、期望值更高而“退路”和抗挫折经历更少。特别是穷人家苦读出来的孩子,背负着一家人“翻身”的希望和债务,又无力选择读研避过经济衰退周期,就业不成更着急。
 
两会会场内外,大家都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支招儿。有近期措施建议,如修改《劳动合同法》关于不得随意解雇员工的规定;有中长期措施建议,如延长大学和高职学制一年,第一年搞军训。这类建议我看很不靠谱儿:前者不愿正视劳资关系早该调整,不如搞岗前培训、见习等方式兼顾劳资又切实可行;后者采用的拖延战术,回避不了现实矛盾,反而加重贫困家庭学生的负担和怨尤。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综合征,必须找准并发的病因和症结,长短期疗效结合,用“复方”下药治疗。
 
据我粗略的观察,学校的盲目扩招和专业设置、学生的就业观念、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民营企业的发展不顺利、社会权利的不公不平,都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林姓女生质问“为何当初要培养那么多大专生”,其实问题提得不准。是因为大学本科生扩招得太多,“盖”着了大专生,才使她想到农村基层(包括偏远小学)任教也不得。而你看只要是个大学都成立了新闻系,无非因为办学成本极低,它们的毕业生好找工作那倒不正常了。
 
央视的倪萍和崔永元在两会上“斗嘴”,一个说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问题,应该放下身段;另一个说是社会招人有问题,例如懂四门外语的女生求职宾馆前台服务员也不可得。他们说的各有一定道理。大学生“转变”了观念又怎样?他不是想“就业”,而是像李嘉诚、王永庆一样自己去创业,这就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所讲的,国家为扶持中小企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在地方上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政府应对这次经济危机的产业振兴策略,可能使民营经济更加边缘化。另一个是郎咸平一再讲过的,中国偏重的制造业附加值低而且不需要中高级人才,服务业大发展才能大量吸收知识型人才。歧视民企和忽视第三产业发展之外,当然还有政府工作人员从管制寻租向公共服务转型的问题。创业环境不改变,想“自雇”创业谈何容易?
 
大学生想到国企做个工人,比如愿意“放下身段”做个公路收费站的员工,容易吗?不必讳言,不少国企和事业单位存在“世袭”现象,本系统本单位的子女优先,底层特别是农村出来的毕业生再优秀也竞争不过人家。除了非国家统考不可的职位之外,有个有权有势的“毕姥爷”,一个电话就把位置给占了,“气死你”……
 
医治这些阻碍大学生就业的综合征,应该从现在就着手,中长期生效的措施并不会妨碍当前的对策。否则,问题越积越多,经济危机过去了也还会有青年失业困扰,比如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法国和希腊。
 
(鄢烈山 《南方周末》高级编辑)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