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潘锋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2-11 2:3:28
我国实时海洋环境监测研究获得新成果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太平洋——印度洋暖池的Argo(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浮标观测研究”日前通过验收。截至2009年1月,在全球海洋上维持正常工作的Argo剖面浮标数量已经达到3291个,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全球实时海洋监测网。验收专家指出,该项目开展的Argo观测,为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高水平的Argo资料采集、质量控制和共享发布等,与其他观测一起为认识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提供了一手资料。
 
该项研究由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资助,并于2003年启动。课题由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承担,巢纪平院士总负责,于卫东研究员和许建平研究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本课题的关键技术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利用国际上先进的高新海洋观测技术——Argo剖面浮标,建成的Argo大洋观测网得到了不断补充和完善并已初具规模,填补了我国实时监测大洋物理海洋环境的空白。通过对国际上提供的资料质量控制模式的吸收、消化和改进,使Argo资料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对用延时模式处理的由我国布放的Argo浮标观测资料,可以在15天内提供给用户;研发的Argo数据网络可视化集成平台和基于数据库技术的Argo光盘数据集,可满足不同用户对Argo资料的应用需求。
 
研究人员利用Argo等资料开展的研究工作取得较高水平,特别是揭示了印度洋年际变化信号的不同动力学机理、大气环流对于非对称SSTA产生对称响应的机理、季节内振荡中的混合层变化等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
 
我国于2002年加入国际Argo计划,并在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支持下启动了“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项目,批量引进Argo剖面浮标,在邻近我国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构建起Argo大洋观测网框架,并成为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立了中国Argo资料中心和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另据了解,由国际Argo科学组和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共同主办,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三届国际Argo科学研讨会将于3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举行,将有来自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近百名代表与会。
 
《科学时报》 (2009-2-11 A2 资源环境)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