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飞 蔡丽丽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0-26 22:45:22
选择字号:
全国综合性大学教务处长联席会议召开
多场报告会启迪高校教务新思路
 
10月16日——19日,由教育部高教司主办、安徽大学承办的2009年全国综合性大学教务处长联席会议在安徽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建国60年来高等教育教学成绩与经验;交流各大学建设和推进“教学质量工程”的经验和做法;探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来自116所高校的170余名教务处代表参加了会议。
 
17日下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助理宋毅、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谭绍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韩锡斌、安徽大学教务处处长李进华、赛尔毕博教育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胡永带来了多场精彩的报告会。
 
宋毅:
 
努力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在报告中,宋毅就高教司关于正在制定的有关教育体制改革规划纲要和2010年高教司的主要工作作了介绍。
 
他明确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四个主要思路。首先,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在我国全面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高校要适应和服务于科学发展,承担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任务,为我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大国中的任务作出贡献。其次,确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再次,把深化改革作为动力摆在高等教育的突出地位上。要通过推进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调动教师积极性,同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结构,并推动学校办“有特色,高水平”的高校,防止“盲目升格,无序发展”的情况。最后,要更加突出统筹高等教育的区域发展,尤其加强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他指出,高教司2010年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十个方面:推进高等学校开展绿色教育,发展绿色科技,建设绿色校园;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全面总结实施质量工程一期工作经验,做好二期规划;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分类指导学科教育改革;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和已参加评估高校的审核评估等新一轮评估;开展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工作;开展教材改革工作;启动大学英语改革,“十二五”规划教材制定,推进“211工程”三期建设等专项工作。
 
王义遒:
 
杰出人才是自己“冒”出来的
 
报告中,王义遒探讨了高等理科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义遒认为,理科学生只有少数今后从事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或教学,多数将转向应用学科或工程技术,甚至人文社会科学的实际或研究工作。那么,理科人才的专业特色在哪里呢?“在于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素质’。”王义遒说,因此理科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他认为,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的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心等是科学研究素质的具体表现。“理科教育课程的成败的主要标志就是它能否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钻研能力,知识是学生自己构建的。”王义遒说。
 
针对现今理科教育中科技与人文日益分野的问题,王义遒认为应该让“科技呼唤人文,人文导引科技”,因为科学创造的动力源于人的情感。科技是把双刃剑,在现今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科技造福了很多人,同时,科技应用效果的隐蔽性和长期性难以察觉,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正确的利用科学,进行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人文精神的引导。王义遒认为,培养科学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于学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人类,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尊重和交流。
 
谭绍斌:
 
突破学科专业界限,资源共享
 
针对当前大学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挑战问题,谭绍斌比较了中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引起的教学资源的全面紧张是改革中面临的挑战,教育质量是本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他介绍说,对比美国的专业培养思路,中国的专业培养思路倾向于专业定向教育,学生选择性学习的自由度较小,课堂学习量较大,而课后自主学习量较小。他指出,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课程结构僵化、弹性不足的问题十分严重,大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截然分开,主修课程与辅修课程,普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长学期课程与短学期课程截然分开,“既割裂了学生知识结构,又加剧了教学资源的紧张程度。”谭绍斌说。
 
针对这些问题,厦门大学作了相应的教学改革。谭绍斌介绍说,厦门大学为了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的课程体系,拆除了必修与选修、 主修与辅修、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各种藩篱,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跨专业、跨类别、跨层次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韩锡斌:提供全面的教育技术服务
 
在数字技术条件下,韩锡斌认为,高校教学信息化面临三大问题。首先,教学改革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精品课程建设短期行为明显,重视申请但缺乏过程性评价,缺乏与日常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没有带动校内所有课程教学改革与优质教学资源的长期共建共享。其次,软件系统越来越多,独立构建, “孤岛”问题突出,这给教师造成了负担。再次,信息化对教学的促进有限。他对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742所本科院校进行调研后发现,虽然2009年80%的院校拥有网络教学平台,但一半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点击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或无活动迹象,近三分之一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仅仅建立了少量示范性质的课程。
 
针对以上问题,韩锡斌提出了三方面的对策。韩锡斌提出构建重视教学,多任务、多系统,面向教学的一体化和可动态扩展的技术系统,以专业建设为主线,集中展示课程、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建立协调运转的组织机构全面的教育技术服务的教育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
 
李进华:突破学分制管理瓶颈
 
在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由精英化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学分制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受到高校的青睐,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李进华就突破安徽大学学分制管理瓶颈,探索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途径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在报告中,李进华回顾了安徽大学学分制建设的过程,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实施本科基础课程改革、“大学生启航工程”等措施推进人才培养。
 
学分制建构之后如何使其灵活运用呢?李进华总结,通过实施三项措施来建立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首先,通过加大选修课比例,加强课程建设,实施公共课改革等方法拓展教学课源组织体系;其次,通过完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逐步完善学分制;再次,通过导师制加导生制的方法建立导师与导生相结合学习指导机制解决学业进程规划不合理、学习及选课盲目等问题。“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四项成效,促进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不仅使学生全面受益,教师教学活力增加,使学校管理效能提高,更加凸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李进华说。
 
《科学时报》 (2009-10-27 B2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