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浩鸣 邓晓丽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0-25 23:44:38
选择字号:
美国工程院院长威斯特:中美科技合作对双方都有益
 

[科学时报 李浩鸣 邓晓丽报道]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威斯特(Charles M.Vest)与首届中美工程前沿研讨会中方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亲切会面。蒋晶丽/摄
 
10月19日至21日,由中美两国工程院共同组织的首届中美工程前沿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研讨会期间,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威斯特应邀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科学时报》:20多年来,有一批著名的中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陆续当选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与美国工程院有什么不同?
 
查尔斯·威斯特:美国科学院是美国科学界荣誉性的政府咨询机构,于19世纪中叶(1863年)根据林肯总统签署的国会法令建立。它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科学家的自治组织,主要为联邦政府在科学和技术发展和运作过程中提供相关建议和咨询。这与中国科学院不同,其下没有研究机构。
 
100年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美国工程院从美国科学院独立出来。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们开始重视工程科学,要向公众传播工程科技方面的知识。在这一点上,美国工程院与美国科学院的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目标是相似的。另一个原因是要为政府在工程和技术方面提供建议,让工业界的精英选进工程院,因此工程院中有近一半人是来自企业的。我们的目标是工业界的院士要达到50%的比例,现在实际上大约是42%。有51%的工程院院士来自于大学,其他的来自国家实验室。不管来自哪方面,都要通过投票选举。
 
美国工程院成立于1964年12月,是美国工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与美国科学院一起担当联邦政府的科技顾问。美国工程院会聚了工程行业的杰出成员和企业精英,用他们的知识和见解促进国家的技术进步。美国工程院院士是美国工程科学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当选的院士都是在工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实践和工程教育领域内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美国工程院每年新增选一批院士及外籍院士。2009年新增院士65人,外籍院士共9人。美国工程院现在已有院士2246人(其中退休241人),外籍院士197人。
 
美国有一个名为“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的执行机构,有1000多位工作人员,其工作程序通常是由美国国会专门委员会授权或由联邦政府部门提出,由国家研究委员会工作人员和院士一起确定研究项目、工作计划和提出报告,并组织国家科学院及国家工程院、医学研究院和全国的专家组成专门委员会、小组进行研究并作出答复。医学研究院是上世纪70年代从科学院分离出来。考虑到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研究院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学科交叉,所以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很紧密的。
 
《科学时报》:美国工程院和中国工程院有哪些学术上的交流?您认为这些交流对中美双方有什么意义?
 
查尔斯·威斯特:2008年6月,我与徐匡迪院长代表两国工程院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备忘录。我们都希望在促进工程科技领域和相应的工程科技产业方面进一步沟通与合作,通过互访、联合举办研讨会、开展共同研究等形式,为美中工程科技界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官员和企业家等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双方将重点选择举办双边工程前沿系列研讨会,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方面开展共同研究。此外,双方还将通过举办战略科技政策论坛,以及在具有国际和区域重要性的领域优先开展合作。
 
美国在公众理解科学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尤其是在如何向美国公众普及工程学知识方面。工程和技术的发展是社会繁荣的核心,当公众意识到科学和工程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时,会有更多的年轻人重返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
 
对美国来说,与国外合作是很重要的。21世纪的挑战都是全球性的,与中国的合作交流很重要。因为交流合作对双方都有益,我们可以开展很多与中国或国际间的合作项目,而且这些合作都是涉及到全球性问题的。
 
《科学时报》:当前,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工程科技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您认为,在工程科技方面,当前最重要的前沿领域有哪些?
 
查尔斯·威斯特:主要分为两大主要的领域,一个是微观的、具体的技术和系统,如纳米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等。这些领域对于很多年轻的科学家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另一个是宏观的科学工程系统,如能源、保护气候、保护粮食和水、公共卫生和保健、生活消费品的生产和分配等。在美国,特别是一些大学,重点放在第二个方面。我觉得在第二个方面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很多东西。
 
《科学时报》:您对中美两国工程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有何评价?对进一步开展合作和交流有哪些建议或期望?
 
查尔斯·威斯特:我们两国的工程院可以密切合作。这次在湖南长沙举行的首届中美工程前沿研讨会就是一次很好的合作。我们在工程与公共卫生,确保食品安全,新节能技术、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智能交通系统四个方面开展前沿研讨,能促进相关学科交叉,寻找重大工程科技问题的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次研讨会谈论的是我们双方打算在未来几年内合作的四个大的领域。
 
徐匡迪在开幕式上说,双方的院士和专家共聚一堂进行高水平交流是互惠互利的,希望双方的合作和友谊长存。我很赞成。通过类似的研讨会,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交流,交流成功最主要的就是双方可以在会后继续进行科研合作。除这些前沿领域之外,我希望我们还可以继续在能源、防止气候变暖、城市防恐等方面进行合作。这些合作都刚开始,希望以后可以继续拓展。
 
《科学时报》 (2009-10-26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