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6-25 6:35:58
科学时报:从根本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时代最强音。
 
2006年1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作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报告。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6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还比较少。在这种形势下,胡锦涛同志对自主创新的不断强调启示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要把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与否当做衡量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
 
胡锦涛同志不但精辟分析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深层次原因,还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具体要求: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必须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
 
胡锦涛同志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千方百计把这些要求落实于行动,而制度建设则是其中全局性、导向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一直以来,科技界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为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福祉、为科技自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建设与对科技规律的认识相关联,我们理应客观看待这个探索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胡锦涛同志的经验总结和要求,就是在30年探索的基础上得出的,在他的重要讲话的指引下,我们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尤其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视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让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指针。
 
以科研评价制度为例,SCI最初只是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科研动态的工具,但由于制度的刚性,这一适用于一定范围的工具逐渐演变为某种普遍性的标准,扮演了几乎凌驾于其他所有评价手段之上的某种“权威”角色,从而导致了科研评价尺度的单一和绝对。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科技实践的不断深入,科技界已经认识到这一模式的局限,并在努力探索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评价考核体系。比如,中国科学院就在探讨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体系;而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一贯坚持不要求硕士生、博士生就读期间发表论文的独特培养做法。我们相信,在胡锦涛同志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科技界一定能够集思广益,找到更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评价模式。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事实上进一步明确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教育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无法想象,脱离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时代要求,教育如何能承担起国家与民族赋予的神圣使命。不容置疑,当前,我们的人才培养领域还存在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相适应的地方,在基础教育领域,高考指挥棒魔力未消;在高等教育领域,行政本位仍根深蒂固。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前提下,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备力量。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让我们逐渐认识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所在。时不我待,让我们只争朝夕!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