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戒除嗜好:走向低碳经济”。承认气候变化正在变成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在要求国家、公司和社区把重心集中在温室气体排放和该如何减排之上。世界环境日将会关注资源和促进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像改良的能源效率、选择替代能源来源、森林保护和对环境无害的消费等等。
现在的中国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挑战和机遇,另一个是气候变化下的市场。中国过多地依赖单一能源,其中煤炭高达70%,这一事实已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亮起红灯。
作为一个新名词,“低碳经济”的很多概念和技术手段尚在探索之中。但是,专家们已然认定,低碳经济为中国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这一新的理念,不但可以真正引发中国政府和各界对能源的重新思考,也将带动中国的发展战略跨上一个新的平台。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环境问题,寻求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某个方案可以解决的。国际共识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应该需要几个方案交叉整合来研究,形成机制和影响,需要建立社会各阶层、各类相关主体的新型环境关系,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努力。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戒除嗜好:走向低碳经济”。这一口号号召个人、团体、公司、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都加入到推行低碳绿色经济的全球责任中来。如果说去年的口号是提醒人们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忧患意识,今年的口号则是号召人们采取行动。
但在纷纷扰扰中,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一再受阻。所有的政治家得出的结论都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被寄予厚望的《巴厘岛路线图》也任重道远。
“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特性,即它是环境问题,本质是能源问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单纯的减排不是根本出路。”在出席6月5日在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跨越式发展国际论坛和第七届中国贝迩年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高广生发表的演讲一针见血。
这个为期两天的年会,为中国带来的正是低碳经济这个崭新的概念。
戒除碳嗜好
“不良嗜好令人恐怖。它吞噬我们的资源,控制我们的行动,它使我们罔顾事实,对行动后果熟视无睹。目前,对碳的危险嗜好正在控制着我们的世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8年世界环境日致辞中说。
他指出,要减缓气候变化,消除贫穷,促进经济和政治稳定,人类别无选择——必须戒除对碳的嗜好。
潘基文此次演讲被很多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积极响应。除了重申环境问题外,他还适时地提出“低碳经济”的诱人之处:“我们掌握了技术,并正在开发新的技术,碳基燃料的消费将更加清洁,能效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将对太阳能、风力和海浪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开发利用。私营部门等方面正在积极争抢这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支撑正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在环境日当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正式发行了一个新的刊物——《改变碳释放联合国气候综合指南》。显然,联合国已下定决心,要让全世界各个国家、城市、组织和公司都重新审视绿色选择。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戒除嗜好:走向低碳经济”,也直白地承认了人类的碳嗜好所造成的破坏,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巨大压力的另一面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一直反对“中国是一个低效的国家”的观点,他的理由是,中国用了世界上15%~20%的能源,生产了50%的钢铁,1/3的汽车,支持了1/5的人口的需求。
“怎么低了?没低,只是我们计算的方法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50%以上的新增能源都来自于中国,70%以上的新增煤炭消费来自于中国,40%的石油消费来自于中国。”李俊峰说,“正是这些新增能源消费给中国带来巨大压力,世界很多国家将所有的减排矛头都指向中国,如果中国没有实质性减排,美国不会罢休。现在,欧盟和日本以积极的姿态拉拢中国,要将2020年减排目标20%提高到30%。”
气候变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对于中国而言,这种压力可以是一个机遇,可以化作一种动力。李俊峰分析,一方面以远促近、以外促内,进一步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压力也有利于减少我国区域大气污染;积极开展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可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提高国际地位。
“同时,也让中国有了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的借口,有利于获得世界上先进的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国现在已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钢铁厂、发电厂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李俊峰说。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伴随激烈的技术竞争,这给我国技术自主创新带来了压力和动力。控制温室气体的关键就是发展技术,其中包括工业、建筑、交通、能源等各方面的节能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如果我们的企业尽早在这方面下功夫,应该说就符合这种潮流,在将来的技术竞争力方面,就会打胜仗。否则,就将被淘汰。”高广生说。
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在专家们的眼中,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低碳经济商机,在能源领域尤为凸显,美国停滞了将近20年的核电现在复苏了,丹麦长期以来向中国及其他国家出口风电技术,德国、日本和美国长期以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太阳能技术,等等,低碳技术的美好前程从中可窥见一二。
李俊峰精细地解读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技术目标,他认为:“到2025年,能效都要提高一倍,电力和电量来自风电、太阳能发电。为此,IPCC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例如,要求有多少是混合动力汽车,多少是燃料电池汽车,多少是电动汽车,要开发多种新能源,开发风力发电,电场的效率是多少,这些实实在在的技术选择,就是全球企业界未来的商机。”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与机遇并存,正是为了和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和使命,使中国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必须以跨越式发展为宗旨,才能使中国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高广生说。
这也是中国进入低碳经济的契机,对中国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正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向。跨越式发展不是简单的快速发展,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后来者直接跨越过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发展历程。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贾峰说:“跨越式是跳的发展,按照一般的常规,工业化是其他国家走过的道路,我们重复工业化以前的发展道路,就是常规的发展。而工业化过程中曾经产生很多污染问题,我们希望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避开。”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付诸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例证就是,新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不再提以煤炭为主,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为此,李俊峰断言:“20年之后,中国的能源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气候问题,对于中国有巨大的机会。对中国而言,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在应对气侯变化的背景下,全球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的过程当中,中国有可能跟国际开展更多的合作,这对于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来说也非常重要。
中国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而不是跟风。正如联合国前副秘书长、UNEP前执行主任莫里斯·斯特朗先生所说:“中国有机会能够主导这个进程,现在我想说跨越式发展对于中国并不是空洞的词藻,而是一个必须的选择,不能仅采取西方的发展模式。我希望中国能够获得一种安全、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