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科大学生忆南极科考:奇妙与艰辛相伴的156个日夜 |
|
在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中,中国科技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的黄涛和夏重欢同基地科考队的成员一起圆满完成任务,于4月16日凌晨回到学校。虽然还带着疲惫,但一说起这次南极科考之旅,他们一脸兴奋。
2007年11月12日,“雪龙”号正式启程,中国科技大学的两位同学也开始了他们为期5个月的南极之旅。
要爬八层楼高去采集样本
这次南极科考从2007年11月12日到2008年4月15日,历经156天,航程2.8万多海里,是“雪龙”号历史上航行路线最长、任务最重的一次远航。中科大研二学生夏重欢也待在船上整整“漂流”了5个月。
夏重欢此次南极科考的主要任务有两项:进行环南大洋气溶胶样品的采集和极地与海洋边界层中汞含量的实时监测。每天早晨,她要爬上有8层楼高的甲板上,把滤膜放入大气悬浮物采样器中,设定取样参数,次日进行更换。她把吸附有大气颗粒悬浮物的滤膜放入冰箱冷冻,并在实验室用专业仪器进行分析。此外,她还要对大气中的总汞量数据进行大批量分析,考察航线上和极地圈地区大气中汞含量的增加对附近以海洋性生物为主居民生活的影响状况。
“‘雪龙’号上的楼梯很窄,穿上工作的大皮鞋,半只脚都露在楼梯外面,所以只能侧着走,爬上爬下要特别小心,即使在经过风力很大的西风带的时候也要正常工作。”夏重欢说,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有时风速达到30米/秒,雪不是飘落下来,而是横着飞的,船舷上都冻结着很大的冰柱。可为了准确地获取实验数据,她不能戴手套,手一会儿就冻僵了。
返校后,同学们都说夏重欢黑了瘦了。而小夏笑得很灿烂,因为她收获颇丰,带回了240多份样品,获得了从北纬31度到整个南半球航线上大气汞含量的所有测量数据。
在南极“减肥”五公斤
黄涛正在读博士一年级,2007年12月11日,“雪龙”号第一次停靠中山站卸货,黄涛就下船开始他在中山站为期3个月的极地工作和生活。
黄涛的主要任务是从生态地质学的角度进行极地生态环境研究和温室气体样品采集。他刚到中山站的时候是南极的夏季,气候比较好,但极昼现象让他有些不适应。在随后的3个月时间里,黄涛开着全地形车,从中山站附近的150多个湖泊中抽样出一些进行样本采集。“全地形车可以浮在水面,我们通常是把车开到湖泊上采集沉积的泥芯。采集样本就像钓鱼一般,但实际过程要困难得多。”黄涛告诉我们。此外,他还要进行温室气体通量观测的采样工作。
黄涛还经常协助其他队员的工作,如气象观测、水位变化观测等。由于是“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开局年和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关键的一年,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次“雪龙”号运载了大批物资设备,黄涛他们还要帮助卸货。“两次卸货前后花了20天,环境恶劣,机械条件又有限,很多是靠人力搬运,非常辛苦,甚至时有危险。”黄涛说,他在卸货时还两次掉进冰缝中,好在冰缝较窄,拦腰卡住了。
在中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黄涛整理着这次科考带回来的150公斤的沉积样品,如各类苔藓、湖藻、岩石、鸟类残骨、羽毛样品等,还带回400瓶温湿气体样品,那种成就感不可言喻。
“我还有一个重要收获,在南极‘减肥’5公斤,以前有点胖。”黄涛笑着说。
十分想念青菜
南极科考也经常有令人难忘的时刻。11月21日,“雪龙”号行驶到赤道附近,风平浪静,海天一色,非常美丽壮观。夏重欢说,在蓝天白云下,在无边的大海上,科考队在船上举行了一场拔河比赛,最后她所在的大洋队获得了冠军,因为两名机组人员力气特别大。
除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饮食对大家也是一个考验,无论是在船上还是中山站,基本上都是吃肉容易吃蔬菜难。夏重欢说,一开始还能吃到一些绿色蔬菜,后来只有土豆、洋葱等比较容易保存的蔬菜。肉类虽然比较多,但都经过了四五个月的冷冻,失去了本来的味道。“而在那种环境下,能吃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黄涛还吃了几天存放一年的食品。刚到中山站时,货物还没有卸下来,黄涛他们只好吃越冬队队员们留下来的东西,其滋味可以想象,“大家十分想念绿色蔬菜。”
“我们也有定期会餐,有十个菜。过年的时候除了丰盛的年夜饭,还包饺子、贴春联,很有春节的气氛。”夏重欢补充说。
“七仙女”备受保护
“从中山站向长城站进发的路途中,‘雪龙’号13天跨越了9个时区,我们要不停地调整时差。大约有9天的时间,每天要把手表往回拨一个小时,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天比别人多活了一小时!”夏重欢笑着说,不过从长城站返回中山站的时候,却要反过来调整时间,每天减少一小时。为了不耽误正常的工作,我们只好每天少睡一小时,觉得特别累。
在最多时有147人的“雪龙”号上,仅有7名女生,被大家称作“七仙女”,备受保护,不用参加繁重的卸货任务。即便如此,大家还是非常辛苦。“在那种环境下,连生活都很不容易,何况还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协助队里的事,帮厨、打扫卫生等。”夏重欢说。
回首“奇妙与艰辛相伴”的156个日夜,两位年轻学子对“南极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要帮助别人,与人和谐相处,尽可能多做事。”夏重欢这样总结她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