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这次突如其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已经造成了巨大损失。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3日7时,遇难者人数已达9219人。
国家遭此劫难,民众之痛无法形容,让我们强忍泪水为众多死难者默哀!目前各项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胡锦涛总书记发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指示,温家宝总理亲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国家有关部委、各地地方政府乃至全国群众都紧急行动起来,正在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救灾总动员。在这里,我们期待救灾工作能快些、再快些,尽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当前,如何有效地开展灾后救助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此,我想到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然而,每逢震后,日本国民总能镇静救灾,成功将震后伤亡、损失降到最低。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与长期普及防震救灾意识有关。日本全国各地设有不少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这些地震博物馆内,市民能够亲身体验地震时的感觉。借助博物馆内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和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参观者可以体验到6级地震发生时的状态。每年法定“防灾日”来临时,日本各地都会举办地震防灾演练,向市民介绍面对突发灾难的应急对策,也提醒市民加强危机意识。常年宣传普及之下,防震救灾意识在日本深入人心。从熟悉所住楼房的紧急通道到室内布置、起居生活,日本人格外注意消除安全隐患、保持逃生通道畅通。
其次是完善的地震灾害监测防治系统。日本在部分海域水下2000米安装了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此外,日本政府还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计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在城市建设规划之时,日本也十分重视防灾避难的设计。抗震性和安全性是日本建设公路、铁路和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在日本城市,有许多政府指定的避难“缓冲地带”,不少城中绿地和街心公园的入口处都插着“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再次是规范有序的救灾组织体制。日本政府在1978年制定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如果测得大地震即将发生,首相将在预测地震日期前2~3天发表《警戒宣言》,政府随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2001年,日本改组了中央防灾会议机构并加强了该机构的职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及应急反应系统。一旦国家发生重大灾难事件,日本首相将担任总指挥,日本政府每个部门会各司其职:总务省消防厅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去营救受灾人民,内阁会赶到现场去了解灾民的需要,日本自卫队赶去营救受灾群众,地方政府直接帮助人们恢复他们的生活,其他部门也在第一时间进行联动。所有的电力、煤气、供水、电信公司也都帮助恢复人们正常生活。(作者单位:福建省总工会)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