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地震局副局长:汶川地震能量相当于400颗原子弹 |
|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上海高层建筑为何普遍出现震感?上海楼房能抗多强地震?5月12日,上海市地震局副局长朱元清就市民关心的问题,给出了详细解答。朱元清表示,由于余震震级不会很高,上海高楼不会再发生晃动,任何 “某时上海将发生地震”的消息都是谣言。因此,市民不必惊慌。
7.8级地震的能量有多大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震中距离上海1600多公里。12日下午在记者采访时,上海地震局就收到了测得6.0级余震的消息。
朱元清副局长告诉记者,汶川地震的震级非常高,是近年来我国地震中比较突出的一次。历数近年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地震,无论是2007年的云南普洱地震,还是2005年的江西九江地震,其震级和此次地震相比,要差很多。2001年,我国发生的8.1级昆仑山地震比汶川地震大,但发生在无人区。而著名的唐山大地震,其震级和此次地震相同,都为7.8级。
朱局长表示,事实上,地震的短期预报是个世界性难题,这次大地震发生前,没有小规模的前震,所以预报确实非常困难。
12日晚,上海市地震局副局长王建军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即震源距离地表很近,仅30公里,因此它对地面的破环程度会相当大。此次地震的能量相当于400多颗广岛原子弹。
上海高楼为何有震感
此次地震发生后,上海高层建筑普遍有震感,而非高层建筑则没有,这是什么原因?
朱局长回答说:地震发生后,低频率的地震长波会传得很远。每个建筑都有自振频率,楼越高,自振频率越低。若高楼的自振频率和地震长波的频率范围接近,长波传到高楼处时,就会发生 “共振”。于是,楼就摇晃起来。矮楼的自振频率比较高,所以不会发生共振。
据悉,12日下午上海地区的地震烈度为3至3.5度,这样的烈度不会对本市的建筑物有任何损害。因为上海1990年以后造的楼房,都可以抵御烈度为7度、震级为5级至5.5级的地震。所谓震级和烈度,通俗地讲,震级是地震的能量大小,烈度是它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的震级一般只有一个,而烈度则随地点的变化而改变。
那么,上海楼房的抗震标准是否足够高?朱局长表示,上海记录到的有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本地地震发生在1624年,为4.7级,该震级低于5.5级的抗震级别。因此,上海市民可以放心,即便上海发生地震,本市的楼房也是靠得住的。
震感为何波及多省市
汶川地震发生后,除上海外,北京、香港、山西、陕西等地都有震感,波及范围之广实属罕见,这是什么原因?
朱局长解释说:原因有两个。第一,此次地震的震级很高。8级左右的地震发出的地震波能传遍全世界,造成地球振荡。因此,不但中国很多地区有震感,我国的一些邻国也有震感,国外的地震台都会监测到此次地震。
第二个原因是,如今中国的高楼越来越多,正如前面所说,高层建筑最容易与地震波发生共振,产生震感。所以,在与四川汶川县距离遥远的省市,出现震感的地方一般都是高楼。
此次地震发生后,有媒体报道浙江省嘉兴等地发生5.7级地震,北京通州发生地震。对此朱局长表示:浙江5.7级地震纯属谣言。北京通州发生地震属实,但这个地震的震级很小,只有3.9级。至于它和汶川地震有没有关联,还需地震专家进一步研究。
震感来临时市民如何应对
12日震感袭来后,很多在高层写字楼工作的白领纷纷下楼,躲避危险,这种避险方式是否可取?对此,王建军副局长表示:遭遇地震或感受到震感后,首先要保持镇定,避开容易坍塌、坠落的物体。最好躲到坚固的桌子下,或躲进开间小的屋子,比如厨房,因为开间小的屋子抗震能力强。在高楼上办公、居住的市民不宜下楼躲避,尤其不要乘电梯下楼,那样反而危险。呆在矮楼里的人可以往外跑,最好拿坚固的东西放在头顶上方,以防有东西坠落。乘地铁是安全的,因为地铁站有防震系数。
朱局长告诉记者,上海的地震监测体系是非常先进、完备的。本市和周边地区共有39个地震监测点,20个预报地震的前兆台和一个宽频带永久性3分像地震台阵,这个台阵像雷达一样,能监测到任何一个微弱的地震。 “昨天有网络媒体称,上海地震台没有监测到汶川地震,这纯属不实报道。”朱元清说。
据介绍,上海是一个地震次数少的城市,万一地震来临,本市也有充分的应急预案予以应对。本市建筑物的抗震级别较高,拥有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还有在建的避震场所,确保市民安心地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