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长申宝忠主编的《分子影像学》一书,最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并在全国公开发行。此书为我国首部关于分子影像学的大型专著,也是唯一一本全面系统介绍分子影像学的国家统编教材。
分子影像学概念1999年首次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Weissleder提出,迅即吸引了全世界学者的目光,并被美国医学会评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10个医学科学前沿领域之一。与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比较,分子影像学揭示的是早期发生过程中的基因分子水平的异常,为临床“早早期”诊断、治疗和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
以癌症为例,在病人出现肿块的前6年,肿瘤细胞就已发生分子改变,传统CT、X光、超声、磁共振等医学影像学仅能显示疾病中晚期的形态学变化,而分子影像学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应用影像学方法对生物过程在活体状态下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和分析,而不是仅仅显示这些分子改变的最终结果。如果能在疾病极早期捕捉到病变的“蛛丝马迹”并采取干预措施,势必会延缓、阻止甚至扭转疾病的发展进程。
作为国内最早接触并涉猎分子影像学的学者,申宝忠带领他的课题组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3项、吴阶平基金课题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在此基础上,由申宝忠领衔并联合美国哈佛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26位专家学者编撰并出版了我国首部《分子影像学》专著。
据悉,这部著作共52万字,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结合大量经典图像和图示,着眼于生物过程的微小变化,揭示疾病发生时细胞、亚细胞或基因分子水平上的改变和奥秘,并详细阐述分子影像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以及光学、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等分子成像和分子成像在基础、临床实验中的应用,全面直观地反映了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及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特为本书作序,企盼我国分子影像学能够取得更大进步和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