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祝魏玮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3-24 2:46:11
探讨中国现代科技期刊改革之路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理事会在京成立
 
[科学时报 祝魏玮报道]3月21日,《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理事会会议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主持。
 
会议讨论了理事会章程(审议稿)和《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改革总体思路,认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走向世界,“两刊”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随着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国在国际上应该有展示我国科技水平的窗口。因此,应大力推进“两刊”改革,充分发挥院士群体的作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将“两刊”打造成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已刻不容缓。
 
路甬祥在发言中指出,科技期刊作为科技发展水平的窗口,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信息交流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其学术水平高低与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一批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一个国家的整体科研水平就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科学交流中的学术影响力和受重视程度总体偏低,与世界优秀科技期刊相比差距较大。而一些国际著名期刊和出版发行机构纷纷进军中国,直接参与中国期刊市场竞争,对我国优秀稿源和争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国际期刊的质量精品化、运行集群化、市场细分化和竞争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期刊面临的竞争形势十分严峻。
 
周光召院士表示,由于我国没有自己的高质量期刊,国家大量投入所产生的优秀成果只能外流,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在中科院的牵头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工程院、各大高校等与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家管理部门和科研、教育单位的领导担任了“两刊”理事会理事,为使“两刊”成为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献策出力,“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谈及科技期刊改革,路甬祥说,中国科技期刊要提高质量、走向世界,首先必须具备国际竞争的实力,而浓厚的实力需要靠丰富、高质量的国际稿源来支撑及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两刊”改革要借鉴国内外期刊的成功经验,学习和研究国际知名期刊对原创性学术文章的先进出版理念和措施。聘任学术水平高、有责任心的主编,组建国际化的编委会,建立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明确期刊定位和质量要求,对论文水平和质量严格把关,实现稿源的国际化、管理的规范化、编辑的专业化、出版发行的全球化。
 
据了解,自1950年《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办以来,“两刊”已发展为7本中文刊和8本英文刊的出版规模,发表了如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结晶胰岛素的全合成”,陈景润院士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吴文俊院士的“数学定理机器证明方法”,袁隆平院士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等研究成果。《中国科学》经历了8届编委会,《科学通报》经历了11届编委会,几代科学家参与了办刊工作。2005年,周光召等10位主编建议“将‘两刊’放在中科院学部平台上运作和管理”。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决定,将“两刊”作为中科院科技期刊改革的试点刊物,期望将其办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刊物,探索中国科技期刊崛起之路。中科院学部还成立了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两刊”改革工作。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