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日前通报说,该校有21名2007级新生被清退或自动退学,原因是他们涉嫌冒名顶替,未能通过资格审查。济南大学校长程新说:“济南大学决不允许假学生进入。我们守土有责,要让新生录取工作保有一片净土。”(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当无数莘莘学子正在为准备高考而刻苦攻读时,当全社会正在为“高考移民”公平性而聚讼纷纭时,冒名顶替上大学者是对制度效用的嘲笑。
事实上,冒名顶替上大学并非只存在于济南大学,在笔者的同学中间就曾有这样的人存在。有人冒名顶替,已经顺利拿到了大学的毕业证书,而那些被顶替者可能至今依然蒙在鼓里,他们该向谁去讨要那被顶替掉的权利以及由此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
是谁越过制度的护栏,给冒名顶替上大学搭建了舞台?当我们沿着这条“捷径”向它的上游追溯,我们会发现,两岸众多看似坚不可摧的制度堡垒在一些人那里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录取通知书居然能被人掉包拿走,招生办藏着怎样的蛀虫?他人户籍竟然能被轻松迁走,而事后又能神奇地把已迁走的户口在原地重新登记,户籍管理部门藏着怎样的猫腻?
以上种种,归结为一个词就是:腐败。事实上,识破一个冒名顶替的假学生并不需要“技术含量”,问些“你的父亲、母亲叫什么名字”之类简单的问题,或者直接对相关科目进行复试,“南郭先生”们往往就会露出马脚。问题是我们一些大学的入学资格审查机制,往往形同虚设,乃至连走过场都免了。
另外,现在冒名顶替者知道“只要进了大学就能毕业”,和真实考入的学生毫无分别,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大学教学质量的滑坡。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止凡(浙江 媒体从业者)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