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李洁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2-20 2:27:6
面对极端天气 应切实加强基础研究
“海平面上升”说缺乏足够科学依据
陈朝辉: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出处有问题
 
近期发生在我国南方的雨雪灾害天气影响极大;而2007年末,地处北半球的欧美等地区也相继出现了几十年一遇的暴风雪,甚至连地中海东侧的伊拉克都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大雪。在一片“全球变暖”声中,北半球一些地区的天气为何突然变冷?全球气候究竟是变暖还是变冷?为何会出现近期这种极端天气现象?这种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以及海平面上升等存在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疑团,《科学时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朝辉。
 
当前,有关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面对记者的发问,陈朝辉首先从近期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谈起:30年来海平面上升,京津地区是196毫米,华南地区是90毫米……陈朝辉认为,这是不科学的数据,它的出处有问题。理由是:第一,全球海平面上升应是一致的,不可能无规律地高低不平。第二,如果说海平面上升有不均匀的现象,那么受惯性力的影响,在赤道周围的海平面可能会高一些,因为按照物理学上的科里奥利力定律,地球赤道附近惯性力最大,两极较小,越靠近南北两极,海平面也会相对较低,因此,不可能有中国北方的海平面上升比南方高的道理,更不可能因为是经济发达地区,海平面就高出其他地方。同理,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海平面绝不会比其他国家高。
 
为何会得出中国海平面北(天津)比南高的数据?陈朝辉认为,一是因为现有数据大多是在河口水文站或近河口海区观测所得,其水位数据受到大陆陆地水文的影响较大,而河口围垦使河堤变窄、河堤加高等都会提高河口水位。而河口水位绝不是海平面的水位。二是在河流上修筑的桥梁大多可能在洪水期致河口水位上升。三是京津地区和上海地区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内陆地面下降,同时致河口水位提高。鉴于以上原因,陈朝辉强调,没有长期在外海进行定点观测得出的科学数据作支撑,难以说明海平面是升还是降。
 
陈朝辉还表示,就算海平面上升也绝不是均匀地以年平均速度或加速上升,而应是间歇性的升降;即使在海平面总趋势上升的情况下,有些时候也可能是下降的。缺乏科学的实测数据,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就断言各地海平面是如何上升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
 
关于2007年暖冬已成定局的说法,陈朝辉认为,按照通常的划分办法,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是冬天,2008年初发生极端严寒天气且造成严重灾害已是事实。如果依然认为2007年是暖冬,那么应对暖冬的定义和指标进行修改。他指出,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大暖之后必有大冷,久雨之后必然大晴,极暖必极寒,自然界总是维持相对的平衡,而有突变,也是逐步而变的。本次极冷,在几十年甚至百年时间内还是有相似的情况出现的。
 
陈朝辉说,今年极端天气的出现,固然表现了国人在灾害面前众志成城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但也确实暴露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故此,应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未雨绸缪,从较长时段考虑极端天气的影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措施的准备。而面对不时发生的极端天气,有关科研部门更应切切实实地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以科学的态度、负责的精神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稳妥、科学的服务。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