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加速度计装置图
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首张月面图像正式发布,标志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的太空科技究竟已经达到什么程度?除了“嫦娥”、“神舟”,我国还开展了哪些科学研究来实现我们太空探索的梦想?
日前,“育种卫星留轨舱微重力平台”项目总设计师胡文瑞院士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我国微重力科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卫星己经列入‘十一五’国家的卫星计划之中,实践-10号返回式微重力实验卫星正在积极的安排之中,届时将有20余项微重力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进行空间实验。”
2006年9月,我国实践-8号育种卫星首次完成了不需要回收载荷设备的有关流体物理、燃烧、空间材料、生命科学等8项微重力科学实验项目。“虽然这次育种卫星的空间实验项目不是卫星的主任务,但它涉及整个留轨舱的改建,相当于一颗中型卫星的空间实验任务,是对总体技术管理的全面实战实践和考验,同时为承担实践-10号科学实验卫星总体任务起到了前期训练和准备的效果。”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介绍这8项微重力科学实验项目的内容与意义。正如胡文瑞指出的那样:“任务中每一项成功的科学实验都是非常重要的贡献。”
项目一:星载加速度计搭载飞行实验
承担“星载加速度计搭载飞行实验”项目的华中科技大学从2000年开始簧片式空间加速度计的研究工作。簧片式空间加速度计主要由簧片式敏感振子、亚纳米电容微位移传感和亚微牛顿静电反馈控制执行机3个部分组成。
据了解,高精度空间加速度计作为惯性器件,直接关系到飞行器等运动载体的导航定位精度。此外,高精度空间加速度计对于测量卫星平台的微重力水平及其变化、监测卫星平台结构振动以及开展空间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负责人罗俊教授表示,我国过去都采用电压电式加速度计,分辨率较低。本项目开展簧片式加速度计在轨飞行性能检测和返回式卫星低频微重力水平测量,提高了微重力水平测量的分辨率。空间实验结果表明,载荷在轨运行正常,各项关键技术得到很好验证,加速度计各项性能达到预期指标,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空间加速度计的分辨本领,为卫星平台和其他微重力实验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本次空间加速度计的成功搭载飞行,促进了我国高精度空间加速度计的研制进度,为下阶段更高精度空间加速度计的研制与应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