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柳志卿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08-9-27 8:31:9
9月27日16:30翟志刚将出舱走太空
出舱活动将“公开透明地播出”

昨天(9月26日),航天员翟志刚在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内进行舱外航天服组装与测试(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神舟七号航天员乘组的任务和分工情况。分工情况表明,翟志刚为出舱航天员。另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透露,出舱航天员将于今天下午16时30分前后出舱,出舱活动将“公开透明地播出”。
 
■揭秘
 
按照分工翟志刚将出舱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说,神七乘组第一次设置了指令长岗位。担任这个岗位的是01号航天员,他同时也是出舱航天员。02号和03号分别为轨道舱航天员和返回舱值守航天员。
 
在船箭上升段,三名航天员都在飞船返回舱里进行相关操作。01号正对飞船仪表板,02号和03号航天员的座椅以30度角分别位于01号的左侧和右侧。在仰卧状态下,02号与03号航天员的头部,紧挨着飞船的左右舷窗。
 
飞行进入出舱活动段后,01号和02号航天员进入轨道舱,03号航天员则留在返回舱,负责飞船监测和地面联络。
 
01号航天员将穿上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出舱回收实验样品并进行舱外行走。02号航天员穿上俄罗斯产“海鹰”舱外服,在轨道舱内为01号提供支持。
 
记者注意到,从昨日火箭发射运行时的实时画面中,翟志刚在返回舱的位置,正对飞船仪表板,正是该负责人所指的01号航天员,也就是说,按照计划,他将于今天执行出舱任务,担任出舱航天员。
 
神七航天员执行三大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透露,作为中国第三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乘组,神七航天员肩负三大任务。其中,出舱活动是第一大任务。
 
出舱活动包括两个部分:出舱取回放置在轨道舱壁上的实验材料和出舱行走。这其间,航天员不仅要正确操作飞船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还要经受空间运动病高发期的考验。
 
第二大任务是完成包括回收固体润滑材料、释放伴飞卫星等在内的科学实验。这是继神六之后第二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第三大任务是满负荷、全方位考核载人航天工程总体及各大系统。
 
■运行
 
“飞天”航天服顺利穿上身
 
昨晚10时10分,分别穿好“飞天”和“海鹰”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和刘伯明开始在轨道舱进行在轨训练。此前,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介绍了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变轨及运行情况。
 
两航天员凌晨睡了一觉
 
航天员在第一次天地通话时称身体状况良好
 
发射当晚22时42分,医监医生分别与3名航天员进行第一次天地通话,航天员感觉身体良好。23时23分,3名航天员第一次就餐和饮水。
 
昨天凌晨0时20分,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开始第一次睡眠。4时03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变轨,由入轨时的椭圆轨道进入距地球表面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两套舱外航天服完成组装
 
经地面控制中心确认,航天服各项测试指标正常
 
昨日22时许,翟志刚、刘伯明分别组装完成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海鹰”舱外航天服顺利通过各项测试。经地面控制中心确认,航天服各项测试指标正常。
 
昨天早些时候,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对“飞天”、“海鹰”舱外航天服及舱载对接系统进行启封后,分别对2套服装可更换部组件进行了安装与检测。然后,他们对航天服液路系统进行了检查和确认,将2套服装的电脐带与舱载设备进行连接,加电测试结果显示正常。
 
经过地面控制中心对3名航天员进行第2次医学检查确认,他们的体温、血压等生理指标正常。
 
翟志刚、刘伯明随即回到轨道舱继续进行舱外航天服组装与测试工作。19时40分,2人同步对“飞天”舱外航天服和“海鹰”舱外航天服以及舱载设备气密性和阀门工作性能进行了检测。经地面控制中心对检查结果确认后,他们穿好生理背心,戴好通信头盔,打开舱外照明灯,与位于返回舱的景海鹏共同进行有线通讯、照明和摄像检查与数据传输检查。检查完毕后,2名航天员向地面报告情况,检查结果正常。
 
“飞天”和“海鹰”开始训练
 
整个在轨训练持续约100分钟
 
昨日22时10分,分别穿好“飞天”和“海鹰”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和刘伯明开始在轨道舱进行在轨训练。
 
翟志刚和刘伯明分别穿好“飞天”舱外航天服和“海鹰”舱外航天服后,关闭航天服背包门,检查舱外航天服及舱载对接系统控制机构及气密性,调节服装尺寸,开始进行移动训练。
 
整个在轨训练持续约100分钟。训练过程中,地面控制中心可以通过各种下传的数据及生理变化参数,考察和分析航天员在失重条件下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心理倾向和动作定式,以及航天员活动引起的人船相互影响,真实记录航天员在飞行中的活动情况和干扰影响,精确计算航天员活动对飞船姿态的扰动情况,为修正飞船轨道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在此期间,另一名航天员景海鹏不间断地监视飞船运行状况,及时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并对返回舱进行了首次抽吸冷凝水处理工作。
 
今天16时30分前后出舱
 
有可能在这个时间前后做些调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表示,根据飞行计划,出舱活动安排在27日下午16时30分前后进行。但是,出舱活动对我们国家来说是首次进行,在技术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个时间只是计划安排,有可能在这个时间前后做些调整。到时候需要根据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的状态确定。
 
此外,这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报道是非常透明公开的,肯定会向全国人民和世界媒体公开透明地播出出舱活动。
 
舱外活动约持续20分钟
 
如从打开舱门算起,约为30—40分钟
 
根据飞行程序安排,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有20分钟左右。但是出舱时间的计算方法,目前各方面也是不一致的,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从打开舱门算起,到关上舱门约有半个小时到40分钟左右。如果指的是航天员在舱外的活动时间,大概有20分钟左右。
 
■访谈
 
小卫星伴飞过程披露
 
“神舟七号飞船27日将实施伴星释放,小卫星释放后多天多次变轨,逐步逼近,最终形成围绕轨道舱的绕飞。”应用系统常务副总设计师赵光恒昨天接受记者专访时详细介绍了小卫星的伴飞过程:
 
1.航天员回到舱内后,地面遥控发出释放指令,包带解锁,伴星由弹簧机构推出进入既定轨道,开始第一阶段定向观测任务。
 
2.利用太阳方向和地磁信息,伴星实时解算目标方位,并控制相机对飞船定向,首先进行彩色视频观测。
 
3.宽视场相机每3秒获得一幅飞船静态图像,经高效压缩后存储。
 
4.伴星逐渐远离飞船,切换到窄视场相机,继续从多角度获取飞船在轨运行图像。
 
5.20分钟观测任务完成后,伴星从对飞船定向转为对地定向,在测控站上空将存储图像下传地面。
 
6.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仍然在轨飞行。此时,伴星飞行在其后方100多公里的共面轨道上。
 
赵光恒介绍,地面测控网通过测距测速确定伴星运行轨道,轨道舱与伴星的轨道数据统一汇集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经过运算分析,生成变轨参数,上注到伴星。
 
根据收到的参数,伴星自主调整变轨姿态,在预定时刻实施轨道机动,经过远距离接近,近距离逼近,兼顾控制飘移轨迹形状,伴星逐步接近轨道舱,达到对轨道舱的伴随飞行目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