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 张巧玲报道]在中国科学院2007级研究生新生入学之际,中科院党组办公室、京区党委、研究生院于9月6日联合组织了中国科学院创新案例系列讲座2007年第二场报告会。报告会邀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龙芯”课题组组长胡伟武研究员作专题报告,报告主题分别为《科研中的继承与创新》、《龙芯的故事》。
李振声在报告中回顾了自己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3位先生的讲演:华罗庚先生关于怎样学习的讲演、钱三强先生关于怎样做科研工作的讲演以及艾斯奇先生讲关于怎样学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讲演。李振声说,勤奋、坚持、技巧、独立科研能力的训练都是科研人员所不可或缺的,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这是科研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几年科研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浮躁现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认识不足。李振声结合自己从事小麦远缘杂交过程的经历指出,从继承到创新要经历3个发展阶段,即从继承到前瞻、从前瞻到实践和从实践到创新。此外,他还引用“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箭易断,十箭难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俗语指出,团结、和谐对科研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
胡伟武介绍了龙芯的研发情况,结合龙芯的创新技术、创新经历畅谈了自己的创新体会,指出缺乏勇气、信心和进取精神正是自主创新的最大障碍。他介绍,龙芯CPU的研制于2001年正式启动,2002年8月龙芯1号研制成功,这是我国第一个通用处理器芯片,由此结束了中国计算机“无芯”的历史,而在龙芯1号基础上研发的龙芯2号处理器的性能每年提高3倍,尤其是龙芯2E主频最高达到1吉赫兹,在64位单处理器设计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美日之外世界上最高性能的处理器。龙芯的发展正好验证了勇气、信心和进取精神的重要性,以及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