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科学家实现“鬼魅”量子纠缠和远距量子通信
《自然》:进一步迈向了超快量子计算和构建量子互联网的目标
 作者:任霄鹏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9-6 12:29:15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让相距一米的离子阱中的两个独立原子实现了“鬼魅”的量子纠缠和远距量子通信。这一成果向着超快量子计算和构建量子互联网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6日的《自然》杂志上。
 
“鬼魅”(spooky)一词出自爱因斯坦之口,他曾经发现,这种“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在众多实验中一再出现,因此直到过世前他都没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学是一个真实而完备的理论,一直尝试找到一种更加合理的诠释。
 
新发表的研究工作是原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David Moehring和同事在研究生阶段完成的,现在他已经是德国马普量子光学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 for Quantum Optics)的一员。Moehring表示,“实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纠缠态中量子比特(qubit)的分离。局域纠缠早已能够实现,但如果要建立量子计算机网络的话,就必须要实现远距离的纠缠量子比特。”
 
在研究中,Moehring等人利用两个单独的稀土原子镱作为量子比特,并在它们的电子构造中存储特定的信息。随后,这两个原子被激发,电子能态降低,并且释放出两种不同波长的光子。光子的类型表明了原子所处的特殊状态,也就是说光子与原子首先发生了纠缠。通过操控光子沿着光纤进行相互作用,研究人员最终让这两个相距一米的镱原子发生了量子纠缠。当光学线路被切断时,这种纠缠态依旧能够保留下来,甚至在两个原子相互远离时仍是如此。
 
不论两个粒子间距离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这就是量子纠缠。它的实现将对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一个量子比特来影响另一个比特。论文高级作者、密歇根大学的Christopher Monroe表示,远距离原子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新型量子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基础,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将能完成电子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工作,而且能够实现安全的数据通信,并让现行的加密技术作古。(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更多阅读(英文)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自然-物理学》:科学家提出制造光子晶...
《纳米快报》:科学家在硅纳米晶体中发现...
《科学》:科学家在量子自旋液体中发现隐...
PRL:自旋控制给量子信息处理带来新途径
澳中科学家证实量子热力学“普遍状态”
中澳科学家证实量子热力学“普适状态”
《自然》:量子计算机研制取得新进展
美研制出量子密码分发系统样机
70后首进院士候选人名单 年轻人占半壁...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名单
抗议定价高昂 编辑揭竿而起 学术出版界...
8月30日《自然》杂志精选
久违地球近百年的御夫座流星雨将于9月1...
谁是优秀的科学家 H指数来预测
基金委公布07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
《自然》:颠覆传统认识 干细胞如何书写...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