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陈灏珠院士向复旦捐资百万 设立医学奖助学基金
  来源:复旦大学 发布时间:2007-9-30 14:56:18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在庆祝上海医科大学创建80周年期间,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医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家、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山医院教授陈灏珠院士在妻子和女儿陈芸帮助下,日前向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慷慨捐资人民币100万元,设立“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助学基金”。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左焕琛、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主委蔡威、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驻会副主委姚俭建、复旦大学美籍著名校友张治道等出席9月27日在枫林校区举行的捐赠仪式;王生洪校长向陈灏珠院士颁发捐赠证书,并与左焕琛先后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对陈灏珠院士父女的义举表示衷心的感谢;许征副校长向陈灏珠院士及陈芸女士赠送纪念品,学生代表向陈灏珠院士的家属献花;上海医学院院长冯晓源主持仪式。
 
左焕琛深情地回忆了在上医读书时陈灏珠院士编写的医科专业书籍对她一生的影响;王生洪在讲话中说,医学工作者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健康幸福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医学人才的培养,对于社会来说,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陈灏珠院士通过设立奖助学金的形式支持医学人才的培养,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今后,我们要动员更多的人,动员更多的机构,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医学人才的培养,关心和支持医学生的成长。
 
陈灏珠院士在回顾了他读书时代的艰难生活后说,从1948年到中山医院做实习医生开始,在上医已工作了60年,成为老校友。从住院医师、助教,主治医师、讲师,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到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一个勤奋学习、逐渐成长、努力工作、服务人民、取得成就的漫长过程,这也是上医和中山医院选择和培养我,给我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条件,使我有机会贡献和发挥才智,在医教研方面取得了优良成绩,以回报学校和医院哺育之恩的过程。
 
陈灏珠院士生于1924年11月6日,广东新会市人。曾历任七、八、九届农工党上海市委主委,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现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陈院士对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心血管病侵入性诊治法奠基人之一,科研成就卓著,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卫生部和上海市重大成果或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1990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从事高等学校科研工作40年成绩卓著”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给“为发展我国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奖;已发表论文300余篇,曾主编《内科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心脏病学》、等书8本;参编书21本,主译书5本。
 
相关链接:
 
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04年6月1日正式成立,校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秦绍德教授、校长王生洪教授分别担任正副理事长。基金会成立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鼎力襄助,所得捐赠款项除按捐赠者意愿执行定向项目外,还推出了爱心接力助学基金、海外学生交流基金、光华楼厅堂命名、正大集团体育馆席位认捐和复旦龙卡等8类14项特色捐赠项目。迄今为止,以个人名义大额捐赠设立学生奖、助学基金的还有校董周君廉(港币200万)和陆宗霖先生(人民币200万)、海外老校友董霖(12万美元)、吴英番(人民币240万)、陈锦聪先生(10万余美元)及冯静贞女士(人民币100万元)。这些基金的设立与实施,有力支持和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贺林院士受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
潘云鹤院士:我国工程教育能力缘何世界垫底
刘东生院士因黄土研究成就首次获颁EGU...
评论:91岁院士重上讲台是面镜子
2007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
工程院与浙大合作资助院士出版英文专著
科学时报:2007“科学与中国”院士专...
王志新:我只想证明有些院士还在科研一线
指导论文却不能署名 是什么逼大学教师造假
973计划今年在8大领域启动73个项目
评论:91岁院士重上讲台是面镜子
教育部发布1997—2007中国论文世...
《科学》:量子问题没有简单的加减法
“洋专家”力挺中医 院士呼吁“标准化”
《应用化学》:新型催化剂让太阳直接“劈...
南方周末:中国最早人兽胚胎研究缘何被中断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