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说明:新的研究支持了地球早期不完全排气理论。
(图片来源: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地幔中的氩原子的运动速度比之前想象的要慢得多,它们被牢固地“捆绑”在地幔矿石中,甚至是火山活动也难以将它们“驱逐”出来。这与现已广泛接受的观点——气体从早期地幔中逃逸出来形成大气大相径庭,将促使科学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地球大气层及相似的火星、金星大气的形成过程。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20日的《自然》杂志上。
科学家认为,地球刚形成时,具有炽热的熔岩层,一直延伸到地表下几百英里。这一熔岩层冷却下来时,就会在近表面形成坚硬外壳并逐渐向下凝固,最终形成坚固的地壳。很多科学家相信,经过了熔化阶段或是大的碰撞之后,地球最初的气体全部逃逸出来,并形成了早期的大气和海洋。不过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早期地球的这种“排气”并不彻底,直至今日,原始气体在地球深处仍有存留。
最新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后一种观点。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地球化学家E. Bruce Watson和研究小组对来自地幔的硅酸镁矿石进行加热,目的在于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环境,来观测氩原子进入矿石的速度有多快。结果发现,氩被矿石大量吸收了,但是速度却相当慢。
Watson表示,这一结果说明了,即使是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氩仍旧能够存留于地幔中。他说:“我们已不能再相信地幔部分熔化会使氩全部释放出来,类似地,其它惰性气体也不会这样。”
不过疑问接踵而至。因为大气中确实含有一定量的氩,如果氩不是穿过地幔岩石层,那么它是怎样到达大气的呢?
Watson和同事认为,氩可能是通过地球风化的上部地壳(upper crust)进入到大气的。Watson说:“洋底壳(oceanic crust)持续不断地受到海水的风化作用,而大陆壳(continental crust)富含的钾经过衰变就会形成氩。”
因为火星和金星的地表下物质与地球的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此次的发现对于理解这两者的大气也大有帮助。
研究小组目前正着手开始对其它惰性气体进行类似测试,他们预测会得到相似的结果。Watson表示,我们也许需要重新思考,大气和其它大型系统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网 梅进/编译)
更多阅读(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