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伊始,各地加大对高校食堂的伙食补贴,但一个跑冒滴漏现象绝不能被忽视,那就是很多校外人员和教职员工家属在学校食堂长期“蹭饭”的问题。
在大学校园中,不单单是食堂,还有宿舍、浴室、水房等很多为在校学生服务的设施,都被一些非学生长期享用着。究其原因,就是两个字——“便宜”;究其心态,就是4个字——“能占便宜”。这也是很多人十分羡慕家住大学校园里的教师的缘故,环境幽雅、清洁安适,自不用说,家属还能够沾光享受这些低价高质的服务,其全家收入的含金量和购买力,都是住在校外所无法比拟的,真是“宁要校内一单元,不住校外小别墅”,筒子楼何陋之有?实惠是真。
国家还很不富裕,每年各级政府殚精竭虑为高校筹措的补贴终归是有限的,政策再好所能带来的优惠也是有限的。本来均摊到每个学生头上100元的补贴及优惠,由于这些蹭饭、蹭住、蹭澡、蹭水者的七蹭八蹭,毫不显眼的就被蹭走许多,谁占了便宜谁知道,反正最终吃亏的是学生。国家现在提供给各高校的经费并不算少,看看这些年各高校的校园建设和高校教师收入,就不言而喻了;单单给予高校食堂的优惠政策也够瞧的了,单就一项“学校食堂水电气享受居民价格”每日就可以节省大把真金白银,这个政策不论给予任何一个饭店,都足以造成不正当竞争了。
但这些优惠是否实实在在的用在了学生身上?我看真有探讨的余地。学校里的大片住宅小区,每天行色匆匆从写字楼赶到学生食堂就餐的白领,是否或多或少的都分得了一杯羹呢?这个窟窿不堵住,国家给予的补贴越多,流失的就越多。这不合情理,也不合法理。
高校是否有堵住这个窟窿的能力呢?我看有点儿悬。因为高校进出自由,从学生手里买饭卡的现象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尚能控制,但现金交易的部分就不好办了。与其这样,不如将高校的后勤全面推向市场,而将国家的补贴和各种优惠政策变现,直接按人头每月发放到学生的手中。从卫生、安全等管理角度,这确实不是上策,但起码公平,让我们这些纳税人知道,我们神圣的税款没有便宜了那些蹭饭者,而是直接用在了帮助学子们完成学业的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