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全发等 来源:《危害性材料期刊》 发布时间:2010-9-1 12:53:51
选择字号:
汉江干支流化学元素变化明显
 
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因其有毒性、持久性及生物累积等特征而广受关注。而长江流域的汉江上游作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其水资源保护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人类活动正改变着全球及区域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循环,因此必须了解水源地的汉江上游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的格局、来源及危害。
 
200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系统生态学学科组李思悦博士对中线工程水源地的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进行了系统的监测分析,利用多元统计学、环境科学原理及手段,并引入暴露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了汉江上游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的时间空间格局及来源,并对当地居民的健康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受人为活动影响,微量元素及重金属表现出了明显的时间及空间变化;Al, Cd, Mn, Ni, Fe, Si 和Sr主要受自然环境状况控制,而其它元素则更多地受人为活动影响;人类健康风险评价表明:As,Pb,Sb,Se,V和Co对居民有慢性风险作用,其中砷对当地居民有致癌效应。该研究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先后发表在国际重要期刊《危害性材料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176, 579-588,2010;以及doi:10.1016/j.jhazmat.2010.05.120)上。(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