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27 8:07:08
选择字号:
郭雷院士:欲成才 先有德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十分关心现在的科学家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以及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是否有机会、有条件被培养成‘大家’ ?”7月26日, 2011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数学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一位营员直言不讳地向主席台上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郭雷,抛出了这个问题。
 
在郭雷的回答中,“钱学森之问”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涉及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并非一个点就能解决的。
 
然而,众多的尝试都是在试图破解这一难题。“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钱学森之问’ 会有被解决的一天。” 郭雷也表示了自己的信心。
 
《数学院里的“年轻人”》是此次夏令营开营仪式上郭雷报告的题目,虽然照片上的 “年轻人”很多已白发苍苍,但在郭雷眼中,他们在青年时期所取得的成绩, 已成为中科院数学院的历史和传奇,“这是一块可以培养年轻人成才的沃土。”
 
中科院数学院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已经产生 24 位院士,“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大有所为。” 郭雷在报告中以华罗庚自学成才,陈景润甘于寂寞, 吴文俊勇于创新等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为例, 向在座的大学生们讲述他们的成才之路。
 
“中科院不仅仅是出成果的地方,更是出人才的地方。”郭雷说,每年有众多学生报考自己的研究生,而他本人招研究生的标准,可以用 “德才兼备”四个字来概括。
 
郭雷认为,要想成为合格的人才、未来的科学大家,首先要有品德。“德,是我在挑选人才时看得最重的,其次才是良好的数学基础,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的准则,还要具备科学研究上一定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
 
目前,以发表 SCI 论文作为研究生毕业 “硬指标” 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仍不在少数,但是,在近年来, 中科院数学院已经取消了这一做法。郭雷说,在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上,中科院数学院一直以来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的研究员一年只发表一篇论文,但这篇论文的质量会非常高。”
 
郭雷表示,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依赖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离不开数学科学,而数学的未来发展在于青年。“现在,数学院还有大批三十多岁,潜力很大的青年科学家,他们充满朝气,继承了优良的学术传统,正在续写着数学院的传奇。”
 
《科学时报》 (2011-07-27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