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诗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3-23 11:03:50
选择字号:
中青报:教授造假被解聘,是谁的胜利
 
“教授造假,举报真难;央视一报,处罚真快”——这是一家媒体对“李连生造假事件”报道的主标题,副标题是“西安交大6教授举报本校造假教授屡遭校方劝阻,《焦点访谈》前日曝光后校方昨日解聘造假教授”。(《南方都市报》3月22日)在我看来,这则报道一语点出了本条新闻的最大看点,也足以引发深思:这个迟到的正义结果到底是谁的胜利?
 
据大多数媒体报道,这是该校6名老教授持续两年、不懈举报的结果,是该校有严明的纪律,“对弄虚作假、抄袭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绝不姑息迁就”的结果。但“两年纠结无进展、一朝曝光尽释然”,只能让我们感慨,这不是个体维权的胜利,只是媒体监督的胜利;而“多家媒体俱无力,央视出手方有果”,也只能让我们悲叹,这不是媒体监督的胜利,只是中央级媒体“强势”监督的胜利。喜剧乎?悲剧乎?
 
《焦点访谈》在中国的媒体格局中有着特殊地位,是少数能让各级官员忌惮的节目。老百姓往往觉得这是一个有“强势权力”(绝非贬义)的栏目,所以才会有昔日门前排长龙之事。但每年能“访谈监督”的事件数量毕竟有限,遥记央视未“访谈”之前,6教授举报李连生造假之事,很多媒体都做了充分报道(一位长期跟踪采访此报道的记者朋友告诉我,其实央视此番报道并没有多少超越此前报道的“新东西”),但结果呢?
 
突然想套用范伟的一句台词:同样是媒体监督,力度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媒体监督难道真的有传说中的等级之分?种种迹象表明,似乎真有,不然也不会有个别省份公然下文件,把“中央级媒体批评报道”才列入省委、省政府督察解决的范畴。错误就是错误,丑闻就是丑闻,地方媒体发现的还是中央媒体披露的,在是非正义上岂该有如此差别?
 
更荒唐的是,就在6教授举报、媒体揭露之时,校方还曾以有些威胁意味的姿态试图强压下去——“你们这个举报,弄得校领导50天来日夜不得安宁,你们是始作俑者。我现在宣布,如果你们6人愿意退出,马上举手,回头说明也行,还为时未晚。你们如果是为了利益,我们可以转达李连生,让他把教育部一等奖匀给你们一些。”要不是有录音为证,我真不愿相信这是校领导的劝阻之语,因为从中看到了威胁、利诱、侮辱,却丝毫看不到知识分子对于是非最起码的区分。
 
尽管该校申明“决不允许弄虚作假”,但直到《焦点访谈》播出,事情才出现180度大转变。然而,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把这种迟到的正义理解为在强势权力面前的一次“被正义”。这不该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
 
我们的社会有时似乎不缺乏“结果正义”,但来得让人五味杂陈甚至倒吸凉气。作为一个媒体人,媒体监督越有效,有时我反而越悲凉,因为它折射了其他途径正常反映的无效。中央级媒体上了“力度”才有效,我就更悲哀了——很多媒体监督成了自娱自乐,被监督者压根儿没放在眼里,这是对社会媒体监督资源的巨大浪费。
 
此时,6位老教授会不会后悔在教育管理体制内“反映情况”、找各家媒体“反映情况”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再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不会直奔《焦点访谈》栏目组,在大门前果断地排队并且坚信“给个说法”怎么也不会用上两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