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蔚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16 8:48:49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马陵山恐龙足迹:再现史前追击战

 
根据恐龙足迹还原的场景图
 
“只见它紧紧追随在未成年的小恐龙附近,正伺机而动,而大恐龙则反过身来保护幼仔,场面非常惊险!”
 
12月初,中美古生物学者宣称,在山东省与江苏省交界的马陵山脉,发现了多个恐龙足迹群,约60个足迹分布在至少4个化石点。
 
这批恐龙足迹隶属于蜥脚类和兽脚类两大类,足迹保存于东海县山左口乡一村庄附近,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出现了至少3种不同形态的蜥脚类足迹,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
 
马陵山是古老的山脉,地处我国东部巨型断裂带——郯庐断裂带中段,目前以马陵山为主体,已经形成了一处以构造形迹、地质剖面、地质地貌、金刚石产地、恐龙遗迹、地质灾害遗迹为特点的地质公园。
 
早在1982年就有考古队在山左口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最大的一个足迹长82厘米,宽27厘米,当时被称为“神秘大脚印”。由于各种原因,这批珍贵的足迹迟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研究及保护。
 
2005年,山东临沂化石爱好者唐永刚出于好奇,来到马陵山寻找“神秘大脚印”。根据村里老人的提示,他来到了当初发现脚印的那段小路,找到了唯一一个幸存的蜥脚类恐龙足迹,此时的足迹风化已经相当严重,只能隐约辨认出轮廓。
 
随后,唐永刚在距离此处足迹西面不远处的一条冲沟的岩壁上又发现了两个并列的足迹,长宽均为80多厘米;紧接着又在南面100多米冲沟的左上方,发现了6个恐龙足迹。
 
唐永刚的发现,很快引起了国内恐龙足迹学者的关注。2008年,化石研究者、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邢立达等人来到化石点,仔细测量、描绘、复制了恐龙足迹,还额外发现了另外几个化石点。据观察,这批足迹应该出现于早白垩世晚期,距今约1亿至9000万年。在其中的三号化石点,则出现了非常罕见的恐龙大追击场景。
 
“我们可以看到,三号化石点共有6道恐龙足迹,其中5道属于植食性蜥脚类恐龙,可归入似雷龙足迹,其中又分为2道成年、3道未成年恐龙的足迹。”
 
“剩下的一道则是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的足迹,只见它紧紧追随在未成年的小恐龙附近,正伺机而动,而大恐龙则反过身来保护幼仔,场面非常惊险!”另一位研究者、美国犹他州迪克西州立学院教授杰瑞德·D.哈里斯介绍说。
 
恐龙足迹具有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两者的保存条件也不一致。也就是说,如果此地没有保存恐龙骨骼化石的条件,那么发现的恐龙足迹同样可以告诉我们此地生活过的恐龙种类。
 
“在几个仅有百米的相邻地区中,我们共发现了3个种类、4种形态的蜥脚类足迹。这在其他足迹化石点极少出现过。这就表示,该地区的蜥脚类恐龙在恐龙时代有着突出的多样性。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这批恐龙足迹作进一步保护。”邢立达表示。
 
足迹化石证明,白垩纪时的马陵山气候湿润、植被发育,恐龙繁盛。大批恐龙在河边湿软的泥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足迹逐渐干燥被沙土掩埋,经过数千万年的地质作用,最后成为遗迹化石。
 
马陵山恐龙足迹群新发现的大量足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多年来蜥脚类足迹较少的局面。同时,对研究该地区在白垩纪时期古生态学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有关专家学者正对该批足迹作进一步研究。
 
《科学时报》 (2010-12-16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