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15 9:41:54
选择字号:
“曹操墓”:学术价值大过真假认定
 
[科学时报 肖洁报道]“其实,曹魏高陵在学术上的价值,比它是不是曹操墓要重大得多。”1月14日下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很多媒体只关注它到底是不是曹操墓。”
 
这段时间,关于河南安阳“曹操墓”的真假辩论沸沸扬扬。1月14日上午,社科院考古所召开主题为“聚焦曹魏高陵”的公共考古论坛。考古所八楼的学术报告厅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不少人因为找不到座位而只能站着听。
 
媒体关心的,是社科院考古所1月11日组织12名专家对曹魏高陵进行考察是否有新发现。社科院考古所在其网站上介绍组织这次考察的目的时说:“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考古研究机构,不应置身局外,而应当顺应民众的愿望,承担起普及考古知识、精准介绍考古成果的责任。”
 
“公众的关心远远超出了考古工作者和文物管理部门的想象。”王巍说。他觉得关于“曹操墓”真假的争论是一件好事,说明民众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有兴趣。“我们不能说这种话题只有学者能说,其他人都免谈。这是不对的。这种沟通和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他也强调他们举办的是公共学术论坛,而非一些媒体认为的“搞新闻发布会”、“正式确认某某发现”。
 
王巍指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于曹操墓的认定意见“值得重视”,现有资料很有利于他们提出这个观点,但还不能盖棺定论。“我们可以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说这个墓葬很有可能是曹操的高陵,但最后结论的提出不是现在。”他说,大墓旁边还有一个较小的1号墓要充分发掘,出土文物、随葬品等要进行比较,并需要全面应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测试分析,结合文献学作综合研究,最后才能由各方专家得出结论性意见。
 
在此次论坛上发言的考古所研究员不少,他们基本都参加了11日的实地考察。除了王巍,还有从事汉魏都城洛阳考古发掘的钱国祥、长期进行曹魏邺城考古发掘的朱岩石、古代石刻专家赵超、汉长安城研究专家刘振东、科学测年以及古代食谱研究专家张雪莲、古代人骨鉴定和人类学专家张君。曹魏高陵的发掘主持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也介绍了发掘成果。
 
除了介绍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考古专家们也谈了一些新的发现。赵超介绍说,有一个石牌上记载的文字是“木墨行清”。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从东汉中期到曹魏时期人们曾经把厕所叫做行清。他认为这个石牌是一个比较好的断代证据。针对一些人提出石牌是否伪造的质疑,赵超说,一般当代人恐怕还没有这么高的古代文献水平来伪造这样的石牌,这恰恰是石牌为真品的例证。他表示,类似的例子在出土的石牌里还有很多,下一步就是作深入研究。
 
专家们还透露,在漆器下面发现了三块石牌。王巍解释说,漆器如果腐烂了以后,只要一触动就会荡然无存。但是那个漆器的形状还在,表明这三件石牌肯定不曾被移位。“这三块石牌上面的内容和字体与其他几十面石牌是相符的。由此可以推定在墓葬中的这些石牌应该是真的。”
 
张君介绍了关于墓中老年女性尸骨的一些新发现。她说,其头骨纵向的矢状缝不协调,因为已经过早愈合;而且该个体头骨里面和外面都有一些特殊现象,比如似乎有一些腐蚀的孔。她认为这些现象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巍则一再说明,墓主人身份的确认只是考古工作有限的一部分。“发掘工作在去年年底已经结束,但不是发掘完了就认识完了,这才是研究的真正开始。”
 
王巍高度评价这个大墓已经体现出来的学术价值。他告诉《科学时报》记者,这个大墓的发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东汉末年高等级的王侯级墓葬的典型例证。他说在这个方面“以前都是空白”。“这个墓为我们了解从东汉到魏晋时期丧葬制度的变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他解释说,魏晋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墓葬形制发生了很多变化,最突出的是从厚葬改为薄葬。这在中国古代的墓葬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原来我们只能看到西晋、南北朝的一些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最早发生的时间和情况我们都不了解,而这个墓正好处于变化最早开始的时期。”
 
《科学时报》 (2010-1-15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