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徐锦庚 马跃峰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09-4-3 11:31:35
诸城恐龙化石群探秘:灭绝原因可能有四种

陈列于诸城恐龙博物馆的“巨大诸城龙”骨架。徐锦庚摄(人民图片)
 
7000万年前,莱诸盆地庞大的恐龙家族为何突然灭绝?山东省诸城市的第三次大规模恐龙化石发掘,或可揭开这一旷古之谜——
 
诸城恐龙化石群探秘
 
不久前,一个罕见的恐龙化石群,在被誉为“中国龙城”的山东省诸城市露出真容,牵动了世人目光。
 
4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诸城库沟村的龙骨涧发掘现场。从2008年1月迄今,科考队就一直在此进行诸城的第三次大规模恐龙化石发掘。目前,已挖掘面积近1万平方米,发现大量恐龙化石,已确认的就有7个恐龙属种,包括角龙、鹦鹉嘴龙、虚骨龙等,有些属种化石填补了恐龙研究领域的空白。专家表示,在这里发现的恐龙化石数量之多、富集度之高、种类之丰富,均为世界之最。
 
经专家论证,诸城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发育齐全,化石的典型性、稀有性、代表性非常突出,对于研究白垩纪晚期恐龙大灭绝至关重要,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也有重要科研意义。
 
新发现高10米、长20米的恐龙骨骼
 
“我与恐龙打了一辈子交道,走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恐龙化石发现地,像龙骨涧这样大规模的恐龙化石群,这么多的种类,这么高的富集度,还从未见过!它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曝露面积最大的恐龙化石群。”在发掘现场,科考队领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被业内誉为“恐龙王”的赵喜进教授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对诸城恐龙化石的第三次大规模发掘了,每一次发掘都有惊喜。
 
第一次发掘始于1964年秋,经过在龙骨涧一带的3年发掘,多达30吨的龙骨被运回北京,部分龙骨被装配成两具恐龙骨架,分别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其中一具骨架高8米、长15米,被命名为“巨型山东龙”。1989年4月至1991年11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诸城组成联合科考队,展开第二次发掘,并于1992年5月合成一具高9.1米、长16.6米的恐龙骨架。这具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鸭嘴龙骨架,现陈列于诸城市恐龙博物馆内,赵喜进将其命名为“巨大诸城龙”。
 
前两次发掘,共出土50多吨恐龙化石,装配起4具恐龙化石骨架。赵喜进介绍说,第三次发掘除了发现大量恐龙化石外,最让人兴奋的是,科考队竟在一个约2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出比“巨大诸城龙”更粗更长的鸭嘴龙股骨、肱骨、肋骨、胫骨、肩胛骨化石,这些龙骨化石很可能源于同一具恐龙。“我们计划在今年6月完成装架,这具恐龙骨骼高达10米以上、长约20米。我打算将其命名为‘中国龙’。”赵喜进说,这具“巨无霸”一旦装架成功,将震惊世界。
 
恐龙灭绝可能有四种原因
 
“恐龙灭绝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莱诸盆地恐龙灭绝有4种可能。”赵喜进说。
 
第一种可能,强烈的地壳运动,如火山喷发或地震,伴随着洪流爆发而集群死亡。“化石中混杂着的火山灰和砾石就是实证。”
 
第二种可能,致命瘟疫流行,恐龙传染疾病而灭绝。赵喜进在新发掘的恐龙骨骼上发现了两块骨结核。“这不是骨骼本身成分,而是骨瘤,或者说是骨癌。”
 
第三种可能,因地球引力变化,北冰洋海水流到太平洋,导致温度降低,恐龙无法正常繁殖而灭绝。
 
还有一种可能,白垩纪晚期,臭氧层变薄,最终导致气候变化、植物枯萎、恐龙灭绝。
 
“不管怎样,恐龙作为一种动物消失了,但它也可能演化成了其他种类的动物。”赵喜进说,虚骨龙化石里发现有类似羽毛的成分,也许虚骨龙是鸟类的祖先。
 
为什么龙骨涧的恐龙化石如此集中?赵喜进解释说,“这些恐龙可能是在一起游移活动时,突然间遭到某种外力作用,很可能是毁灭性的火山爆发,导致恐龙灭亡。然后洪水将恐龙尸骨移动,最终在龙骨涧一带沉积。从化石的磨圆度来看,这些骨头没有经过长时间摩擦,骨骼外表仍很尖锐、粗糙,说明恐龙生活栖息地就在当地这个范围。”
 
开发性保护尚待加强
 
数量惊人的恐龙化石群,如何保护?诸城市旅游局局长王克柏介绍,诸城准备投资15亿元,规划6000亩,建设龙骨涧地质公园、文化产业园。首期采用恐龙的形状建设主场馆,主要展示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长廊、世界品种最多的恐龙化石集群、世界个体最高的鸭嘴龙化石骨架等,其中恐龙化石骨架展示将达100多具。
 
此前,诸城已耗费巨资,于1997年建起江北最大的恐龙文化主题博物馆,馆内设6个展厅,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其中鸭嘴龙展厅专门展示“巨大诸城龙”。
 
硬件要投资,软件也要跟上。“恐龙发掘、修复、装架乃至研究,每一步都需要技术指导。这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掌握地质、生物、外语、摄影等多方面知识。但现在研究和保护的专业队伍还比较薄弱,必须加强。”赵喜进说。
 
王克柏介绍,诸城目前已组建了恐龙化石发掘、修复、科研3支队伍。目前,龙骨涧地质公园也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