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潘锋 孙忻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2-19 2:38:21
科学时报:杨向中教授与中科院动物所结下深厚友情

 
2007年1月17日,杨向中教授(右三)等参观中科院动物所新园区。
 
2008年12月31日,中科院动物所党委书记、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段恩奎研究员像往常一样做着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打开电脑查收来自国内外的电子邮件。这天,他收到的第一封邮件是来自他的老朋友、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再生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杨向中教授的,杨向中教授在邮件里向段恩奎致以新年的问候,并表示他正在美国接受癌症治疗,希望能够继续带癌生存1~2年。
 
然而,令段恩奎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成了他与杨向中教授的最后一次交流。2009年2月5日,杨向中教授在美国因病去世,享年49岁。不仅是段恩奎,中科院动物所的许多专家在得知杨向中教授病逝的消息后,无不深感痛惜。
 
段恩奎介绍说,我和杨向中教授的友谊始于1996年。那年我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国后筹备“97—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Young Chinese Reproductive Biologists”,作为会议秘书长,当我将会议首轮通知发给国内外的朋友并请他们转发后,意外的惊喜使我终生难忘……,我收到了与我素未谋面的杨向中先生的来信,他不仅对我们组织这样的研讨会表示赞赏,还承诺将通过中国桥基金会为会议资助10位海外华人青年科学家的国际旅费。1997年4月,我和时任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祝诚先生在中国农业大学拜访了杨向中先生,并确定了特邀报告的专家名单,杨向中答应作为会议共同主席出席大会并作主题演讲。然而,就在会议召开前1个月,杨向中被诊断为副腮腺癌,并于1997年9月10日施行了手术,因而他未能如约出席当年10月在北京主办的国际会议,给原本欢乐的会议平添了一份担忧。来自美、英、加、澳、以色列等国的25位海外华人青年学者和47位国内青年学者联名给杨向中教授发去了慰问电,希望他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此后的12年,杨向中教授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经历了7次手术的考验,却仍然乐观向上,奋斗不止!他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仍希望在有生之年为中国科技发展做点工作。
 
杨向中教授是国际著名科学家,在动物克隆、体细胞重编程、胚胎干细胞,特别是核移植产生的胚胎干细胞等相关领域取得了诸多世界第一的成就。他于1998年成功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头雄性克隆牛,在1999年生产出美国第一个来自于成年牲畜的克隆动物,并且第一个报道了克隆动物具有正常长度的端粒和遗传年龄。杨向中教授已发表科学论文200多篇,其中十余篇发表于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PNAS等世界顶级期刊,还有一些封面文章。杨向中教授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桥基金会总裁。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中科院动物所原所长张知彬研究员说:“近年来,杨向中教授不顾病痛折磨,多年来频繁来往美国和中国之间,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和海外华人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始终关心和推动中国干细胞事业的发展。他应邀担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积极帮助动物所引进海外杰出人才,并培养国内人才。他那颗拳拳报国之心带动了一批华人学者和他一道为推动中国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医学研究事业,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过早离世,是国际动物克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我们华人生物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杨向中教授与中科院动物所有着深厚的友谊。
 
早在2000年,杨向中就被聘为中科院动物所荣誉研究员。2004年3月10日,杨向中应邀对中科院动物所进行了正式访问,并就动物克隆问题作了学术报告。2006年7月30日,杨向中受聘担任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段恩奎等向杨向中颁发聘书,与会人员以热烈的掌声向这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敬意。随后,中科院动物所所长张知彬与杨向中举行了会谈,双方希望能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开展进一步的合作。此次访问期间,中国科学院白春礼常务副院长、陈竺副院长和李家洋副院长分别接见了杨向中教授,并且就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事宜进行了探讨。
 
杨向中致力推动中科院动物所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合作并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2005年3月24日,中美科学家宣布:由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再生生物学研究中心杨向中、田秀春博士领导的科研小组,与中科院动物所段恩奎博士领导的科研小组合作,首次由克隆牛胚胎建立了稳定的、经过全面鉴定的胚胎干细胞系。这些细胞能够无限复制,并可转变为几乎所有牛组织和器官的细胞。研究成果发表在生殖领域权威期刊Biology of Reproduction上。该研究提示:牛胚胎干细胞系可能比其他物种的干细胞系更适合作为深入研究人类细胞治疗的试验模型,因此有可能为科学家应用胚胎干细胞研究疾病治疗提供一个有希望的工具。
 
中科院动物所孙青原研究员说:“杨向中教授生前担任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每次回国都到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除了向师生们介绍科研方法和进展外,还向研究生介绍国外华人科学家的奋斗历程,激励研究生热爱科学,出国后为中国人争光。他也总是对学科发展提出建议,对实验室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正如杨向中名字“向中”所意喻的那样,他始终情系华夏之科技进步,倾心祖国之繁荣富强。杨向中近年来十分关注国内的变化与发展,作为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和与动物研究所有着多年科研合作关系的老朋友,尤其关注中国科学院的发展。
 
2007年1月,以杨向中教授为首的海外华人再生生物医学专家代表团再次访问中国科学院。
 
1月15日,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陈竺院士也在北京会见了杨向中一行。双方一致认为,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医学研究对促进我国再生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月17日,代表团访问了中科院动物所。张知彬所长、段恩奎书记热情接待了海外华人再生生物医学专家代表团的全体专家,并就我国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等问题与专家们交换了意见。杨向中表示,在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科院动物所有深厚的科研基础和广泛的科学家群体,希望今后在该领域与动物所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北京会见了杨向中一行。路甬祥对杨向中教授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取得的突出学术成就表示祝贺,对他多年来致力于与中国科学院开展科技合作表示感谢,对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战胜病魔,全力推动再生生物医学发展和中美科技合作的精神表示钦佩。
 
2008年春节后至7月29日,杨向中教授在北京继续接受癌症治疗。5月2日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在段恩奎等的陪同下,专程前往杨向中在北京的住所看望和慰问,送去了中科院对他的关心。
 
杨向中教授病逝后,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吕永龙代表中国科学院给杨向中教授的夫人田秀春教授发去唁电。电文称:“杨向中教授不仅是克隆和再生生物学研究领域国际公认的生物学家,也是李家洋副院长等许多共事于中科院的中国科学家的亲密朋友与良好的合作伙伴。杨向中教授终其一生奉献于克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推动中美两国的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过去几年中,杨向中教授顽强地与癌症病魔抗争的精神,鼓舞并激励了很多人。作为一个在克隆领域有着世界公认学术成就的令人尊敬的科学家,杨向中教授讲究学术诚信,努力将其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堪称科学界楷模。杨教授病重期间,仍不辞辛苦地频繁奔波于中美两国之间,推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的发展,以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杨向中教授发起成立的中国桥基金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鼓励并资助海外华人专家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杨教授全心全意的指导并支持青年学者,培养了大批杰出青年研究人员。虽然杨向中教授不幸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祖国的深切情意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10多年前,杨向中教授就建立了中国桥基金会,迄今已经为在世界各发达国家学有所成的200多位华人科学家提供连续三年的往返国际旅费,支持他们短期回国开展学术交流。其中很多接受他资助的优秀学者最终选择了回国服务,成为当今中国的科技精英或者科技界的领导。
 
中科院动物所祝诚研究员说:“杨向中教授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架起中美科学家联系和合作桥梁的‘工程师’之一,他的学术成就、敬业精神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永远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和榜样。”中科院动物所陈大元研究员说:“杨向中教授是我们生殖生物学领域的学习榜样,也是我们中国科学家的骄傲,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本版图片由中科院动物所孙忻提供)
 
《科学时报》 (2009-2-19 A3 专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