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洪蔚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22 1:42:46
杨钟健院士:不朽的丰碑
 
如今,在最负盛名的大英博物馆内,我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的照片与国际科学巨匠达尔文、欧文等悬挂在一起。他是我国古生物学的一座丰碑。
 
1月15日是我国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学科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逝世30周年纪念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北大学、北京自然博物馆联合在北京举办座谈会,隆重纪念杨钟健对科学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学科开拓者
 
杨钟健1897年6月1日出生于陕西省华县,1923年于北京大学理科地质系毕业后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深造,师从国际古生物大师布罗里和施罗塞教授,攻读古脊椎动物学科,并以《中国北方啮齿类化石》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这篇论文标志着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诞生。
 
1929年,杨钟健回国的第二年便出任当时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前身)副主任,开始主持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发掘工作。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极大地支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力抨击了所谓“上帝创造人”的唯心论,一改以往对人类演化历史的认识。在此后的50年间,杨钟健的事业和命运便与这个研究室、研究所紧密相连。
 
1933年,杨钟健的研究工作开始聚焦在古爬行动物化石特别是恐龙研究领域中。他的有关爬行类研究成果和论著,对实证大陆漂移学说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1937年,抗战爆发,他拒绝了去东京讲学的“邀请”,逃离了北平。从这时开始,他成为我国恐龙研究的最早期组织者。在云南禄丰动物群的发掘采集工作中,杨钟健培养了一批恐龙化石采集和修理技术人员,为我国古脊椎动物的研究培养了人才。他的研究活动使禄丰恐龙动物群成为世界上研究早期恐龙和哺乳类的一个经典和标准的化石地点。
 
在学术活动中,杨钟健充分显示了作为科学组织者的韬略和远见。他在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科的实践中提出了“两种堆积”、“四个起源”的研究战略。“两种堆积”是指,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土状堆积——“黄土”,以及南方广泛分布的中生代、新生代堆积——“红层”;“四个起源”是指鱼形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和人类的起源。
 
他按这一战略设置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4个研究室和学科领衔人,培养出以研究第四纪黄土著称的中科院院士刘东生、古鱼类学家刘宪亭和古爬行动物学家刘艾玲等一批杰出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
 
一座古动物学的丰碑
 
在杨钟健5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坚持不懈亲赴野外考察达50年,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发表论文共计674篇(部),在新生代地层和古脊椎动物研究方面造诣尤深,为本学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杰出的科学成就使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曾被推选为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荣誉委员、英国林耐学会会员、莫斯科自然博物工作协会的国外会员。至今,他的相片依然与达尔文、欧文一起挂在最负盛名的大英博物馆内。
 
在杨钟健家乡墓地的纪念碑上,他的弟子刘东生写下了这样的碑文:“他首创中国第一个地质研究会,首建世界上第一个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他是我国第一代自然科学家,集东方文化与西方科学于一身,开辟了中国近代科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2001年清明,在杨钟健生前取得重要成就的云南禄丰恐龙出土地点,树立起了他的塑像。
 
2009年适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立80周年。80年来,研究所的几代科学工作者秉承杨钟健的科学精神和工作作风,努力开创着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研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从1993年起,古脊椎所已在《科学》、《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66篇,成为当今国际上本学科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
 
了却的与尚未了却的心愿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说,目前正是地质工作的春天,中央及地方省市对地质工作的投入都在不断加大,因此,学习传承杨老的优良传统和科学精神,对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曾受杨钟健亲自指点的中科院院士吴新智说,杨老的研究领域是相当广泛的,当前的年轻学者们应该继承杨老的这种精神,在研究领域收窄的同时,不断放大自己的研究视野。
 
在座谈会前不久,杨钟健的书稿《剖面的剖面》在搁置了71年后终于问世。该书早在1937年就已经脱稿,计划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后抗战爆发,书稿在战乱中遗失,直到1950年方才找回。此后由于种种困难,一直搁置了下来。在杨老逝世30周年之际,科学出版社将其出版发行,了却了杨老生前的一大心愿。
 
在该书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相比我们年轻一代,到野外多是直奔化石地点,很少过问四周,这样是愈做愈窄,知识面狭窄又限制了思维的开拓,就会制约我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比前辈我们不应当反躬自问吗?”座谈会上,吴新智当场朗读了这段文字,并表示,为了古生物学未来的长足发展,他希望用这段话、用杨老的这种精神与所有年轻古生物学者共勉。
 
杨钟健不仅是我国古脊椎动物事业的开创者,同时也是我国自然博物馆事业的拓荒者,他曾参与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并于1959年起一直担任馆长。在座谈会上,许多后辈学者回忆起,在杨老的有生之年有一个重大的心愿,那就是建立国家级的自然与历史博物馆。如今,他们遗憾地表示,30年后,杨老的这一心愿依然没能实现。
 
《科学时报》 (2009-1-22 A1 要闻)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