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嘉荞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8-7-15 13:51:3
中青报:高校教师正沦为科研奴隶
 
最近,笔者所在学校印发了新的《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作为副教授候选人,笔者发现,副教授的聘任门槛提高不少。以论文(著)方面为例,原先的条件是: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或教材或专著1部,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两篇。
 
现在的条件是:必须在中文核心期刊或同类级别期刊发表4篇论文,而且必须另有省级以上出版社教材两部,或专著1部,或以第一作者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两篇论文,或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摘录或人民大学复印期刊全文转载。
 
其他职称的情况大致类似,科研条件的底线纷纷“上行”。其他高校也有类似的评聘、岗位评定、年终业绩考核条件,甚至更苛刻。
 
一方面,部分期刊索要高额版面费,本专业核心期刊数量保持不变,论文作者却日益增多,发表论文的难度越来越大、代价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还要讲课(青年教师授课量普遍比较多),没有多少时间(备课、批改大量作业、与学生交流等也要花不少时间)用于科研。
 
有人说大学教师轻松,我和周围的年轻同事却感到一点也不轻松,科研压力和经济压力(因扩建校区,学校负债累累)非常大,即使遇到寒暑假,也闲不下来。
 
学校为何热衷于给教师的科研任务层层加码?与大学排行榜有关。依据中国现有的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教师论文发表数量与高校的排名直接挂钩,成正相关系。而高校的排名变化与校领导的政绩有关。由是,高校教师成为被压榨的对象。
 
我们知道,有被信用卡困住的“卡奴”,被住房月供困住的“房奴”。或许,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新词——“科奴”。其意是:科研奴隶,此类物种主要出没于高校,其“天敌”是过于偏爱科研的大学排行榜,因科研压力过大,难免急功近利,可能无暇进行较大的创新,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益处不大。
 
可悲的是,许多高校教师已经或正在沦为“科奴”。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