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汉斌)近日,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金天团队通过探究矿业废弃地等陆生生态系统土壤巨病毒的多样性、生物地理学、潜在宿主等特征,首次发现巨病毒能够编码与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辅助代谢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微生物组》。
巨病毒又称核质大DNA病毒,是一类庞大的双链DNA真核病毒,被认为能够侵染几乎所有的真核生物。巨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多样性及其潜在生态功能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水生生境的巨病毒,对于陆生生境土壤中巨病毒的认识十分有限。
李金天团队分析了来自我国矿业废弃地等5种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333个土壤宏基因组,鉴定出隶属于9个科的533个不同巨病毒种系型,其中属于阔口罐病毒科的种系型数量最多,而这些种系型主要来源于矿业废弃地土壤。在地理、气候、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生物因子等诸多因素中,土壤真核生物群落结构被确定为巨病毒群落β多样性的最重要驱动因素。
该团队又进一步揭示了土壤巨病毒与真核生物之间的高度关联,特别是子囊菌门与巨病毒之间紧密的联系表明子囊菌门真菌很可能是巨病毒的宿主。此外,该团队从宏基因组中拼接获得了44个中、高质量巨病毒基因组,并在这些基因组中首次发现了3个与碳、硫和磷循环相关的辅助代谢基因。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86/s40168-024-01851-8
《中国科学报》 (2024-08-02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