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0-26
选择字号:
微评

 

教育部发布师范类专业认证名单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名单。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师范院校和师范类专业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扎实推动师范院校特色发展、追求卓越,从源头上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点评:

师范专业认证的政策逻辑来自确立教师教育体系质量保障基准的发展需求。从政策理念来看,《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旨在从源头上确立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标准。这一基本理念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全过程,成为当前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认证难以摆脱政策附带的认证范围扩大、认证等级升格诉求的过度竞争,进一步加剧教师教育体系的师资流动。在其他政策的裹挟下,教师在高校流动中呈现出“马太效应”,尤其会导致一些地方师范院校高水平师资的流失。

上海市发文支持基础学科建设

10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重点支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选择基础研究优势突出的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重点领域和重点团队,给予长期、稳定和集中支持。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成为首批三个“基础研究特区”。

点评:

我国众多战略实施和技术创新需要基础研究的支撑,但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讲,如何有效发挥基础研究的潜力不仅仅是政策重视、经费支持、设立特区所能一劳永逸的,而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层面要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营造宽松和容错的氛围,为他们减负,特别是不必要的“填表”管理和短期的评价;要建立健全符合科学规律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二是重新认识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中所形成的“线性基础研究模式”。在这个创新驱动主导的时代,我们是继续沿用这一模式,还是重新构建基础研究的分类模式,比如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愿景驱动的基础研究,值得进一步思考。

上海交大明年开招“技术转移”专业硕士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招收“技术转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首届技术转移硕士计划于2022年9月入学。

据介绍,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将采取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方式,搭建起科技成果、技术转移、金融投资三者之间的桥梁,着重培养技术战略规划、科创融资两大方向的专业人才。

点评:

培养技术转移人才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题中应有之义。伴随着科技成果及专利商业化的井喷式增长,企业对技术转移专业人员的需求明显增加。然而,当前高校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还停留在金融硕士、技术创新管理、管理学等专业领域下设具体培养方向,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在质量上也因缺乏系统的培养方案而良莠不齐。上海交大首次旗帜鲜明地设立“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聚焦技术战略规划、科创融资两大方向,充分体现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责任与使命担当。一方面,专业设置之后的挑战在于按照既定的培养方案在实施中改进,在改进中完善,努力培养高质量的技术转移人才;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理工科高校也是重要启示,应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设置专业,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特别是对于理工科高校来说,要充分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优势来开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方案。

济南市2亿元支持驻济高校高质量发展

近日,济南市印发《关于加快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市校融合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支持山东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的高校,每年可获得最高5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济南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驻济高校高质量发展等具体措施。

点评:

济南市这一政策既延续了政府重点支持“双一流”大学的资助传统,又特别体现了构建区域高等教育现代化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比如文件中的驻济高校是指驻地在济南市、纳入高等院校管理且具有全日制在校生招生资格的办学机构。将“双一流”建设高校与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统筹规划,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决策的进步。如果说“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关键力量,那么大力发展应用型高校、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则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省域范围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否合理,往往决定着这个省域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关系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如期实现。

《中国科学报》 (2021-10-26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