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路十八弯》,胡北著,凤凰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定价:29.90元
□周兵
首先,《官路十八弯》是一本好看的书,是一本为数不多的,从第一行字就吊起我胃口的书。只不过是一些平常的人和平常的事,却在作者巧妙的结构安排、高超的叙述技巧里,显出跌宕起伏的效果,吸引我迅速进入角色,在官场或职场的弯弯绕绕中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这是一本让每个身在官场或职场的人,产生强烈的对号入座冲动的书。也许读者会在阅读中不断自问:“我是书中的谁?我在书中应该怎么办?”当然,更多人包括我自己,更愿意把自己臆想成那个有良知、被裹挟,充满无力感,却又能贵人相助、逢凶化吉的小官僚——田晓堂。书中的事,是司空见惯的事。书中的人,是朝夕相处的人。与我或者每位读者都会产生休戚相关的亲近感、真实感和现场感,它又是如此敏锐和幽秘,像在述说一段隐私和暗语,或让人感觉若坐针毡,或让人感觉醍醐灌顶。我不得不说,作者对世事人情的洞察力让人心生敬意又心生寒意。每读到关节处,我都有一种拉着作者一问究竟的八卦冲动。
这是一本官场、职场的生态图谱。有机关的生存环境、办公室的暗战、职场同僚的相处哲学,有行政运作的明面和暗流,权力寻租的路径,灰色利益的分肥。涉猎广泛却又不耽于揭秘,作者描写了其中水到渠成的逻辑,透视出了日常事件背后的因果。官场或者整个社会就是一座庞大的金字塔,在金字塔的层级结构中,是下层对上层的羡慕嫉妒恨,是上层对下层的控制把玩、生杀予夺,是人治对法治、对规则的侵蚀和渗透,是公器和公权的私相授受,是几千年官本位思想的因袭,是柏杨“酱缸文化”和吴思“潜规则”理论的现实投影。更大胆一点说,我们的文化就是一大本官场文化,我们的价值就是官场价值,我们的内心深处都生长着一座戴着官帽的现世菩萨。阅读中,我几乎可以肯定,给我一个位置,我就是飞扬跋扈的包云河。
这是一本关系、人事的真相书。提炼出书中的关键词,“关系、人事”是几组黑体字。官场和商场,官员和商人之间,是相互轻视又相互收买;上级和下级之间,是相互戒备又相互利用。不是性格决定心态,而是位置决定心态。在所有关系和人事中,官场和上级永远是主语。有了这样的思路,我发现,下级对上级的忠诚类似一种暗恋和追求,在合适时间遇见合适的贵人无异于一场艳遇,得到上级赏识几乎是一剂春药,刚提拔坐到半个篮球场大的办公室沙发上的包云河多像一次雄健的勃起,而田晓堂在同学会上碰见龙省长该是多么心动的艳遇,而办公室副主任王贤荣多像一位失去宠爱的怨妇。这些官场中的万种风情是如此强大,让姜珊、袁灿灿这些美好的、幽雅的、渊源深沉的儿女私情显得逊色了许多,几乎退位成锦上添花的点缀。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官场这个更为惊心动魄的“爱情”面前,女色简直就是第三者插足。
这是一本官字诀,不是民众的代言书。尽管书中对群众上访、拆迁补偿、无赖闹事、网络举报、农村建设工程质量等事关民生的事件都有着笔,但都被处理得很淡,有无足轻重之感,属于拍摄景深中被虚化的部分。不过这样处理的结果,有意无意间透露出了事实的真相,官场目光聚焦的重点很难真正落实到群众,官员们真正关心的、揪心的、寝食难安的,永远不是“虚化的、模糊的群众”,他们是失语的、缺位的,甚至是麻烦制造者、官路前行的障碍,正如书中所言:“这个最重要,那个最重要,其实都不重要,搞定一把手才最重要。”
这是一本官场亲历者的自白书,是当事人的供词。没有疏离感,没有调侃和揶揄意味,不居高临下,不隔靴搔痒,作者的文笔是真诚的、坦率的,却又是克制收敛的,甚至是充满善意地为一些顽症开脱、争辩。这里面应该包含了太多作者自身的摇摆和挣扎,领悟和迷惘,超脱与陷落。他既绝望又心存侥幸,既痛心又心存同情,既针砭又回护。这也让本书充满了心思的矛盾和暧昧,却又显出真实、生动和切肤之感。
这是一本人性之书。《官路十八弯》这个名字也好也不好,好的是有八卦风、厚黑味,不好的是这个名字局限了它内中的境界。定位于官场或职场远远不能体现出这本书的品质和品位。作者不满足于揭示官场升迁的技巧、官场生存的规则、官场生态的明暗,他不试图去批判和颂扬什么。正如古语所说:事不以是非论者、十之八九;人不以善恶论者,十之八九。书中不仅仅揭露人性的污点,甚至不是去揭示人性的弱点,只是客观冷静地反映人性的特点,反映人性的丰富和复杂。这不是作者的回避和油滑,不是混淆是非界限,他只是忠实地呈现给我们,作为一个官,作为一个人,本来是什么样,以及为什么是这样。让人叹服的,是书中鞭辟入里、准确到位的心理刻画,让我们见识到,一念之间、百转千回的人性暗流。
再一次自问,我是谁?是那个谦卑优柔、能力突出却又网络举报的黑客王贤荣?是那个厚道实在、正义直言却又偏激执拗的钟林?是那个半官半商、深谙世事的刘向来?是那个艰难上进的陈春方?是备受挫折的李东达?是包容又多疑,半是包霸天半是包青天的包云河?是迎合又心有不甘、傲骨又充满畏怯,既不愿遵从潜规则,又无力特立独行的挣扎着的田晓堂?又或者,我们心中潜伏着他们所有人?
《科学时报》 (2011-08-03 B4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