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求一兵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28 9:55:38
炒人文化

 
□ 求一兵
 
因为工作关系,胡亮(化名)一直很排斥记者,他更排斥的,是“没炒过人的HR不是好HR”的说法。
 
炒人的往往不是HR
 
“我特别不喜欢这些东西”。胡亮开门见山地对包括“杜拉拉”在内的一些所谓时尚职场小说表示反感。在胡亮看来,那些作品大多对HR部门的工作充满了轻浮毛躁的理解,“好象HR掌握了一个企业人员的去留大权,事实上,HR的任务除了招聘、培训以外,更加重要的职责是让合适的人进入合适的角色,发挥合适的作用。淘汰不合格的员工,本身就是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但是,HR往往是在用人部门授权合作下,才会炒掉某个人。”
 
“HR是一个战略部门,本身是为实现企业战略和目标服务的,自然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来招人、用人、留人。HR的基本立场就是从公司的利益和方向来考虑问题,这是一个称职HR经理人的基本处事原则。”胡亮说,“HR的根本出发点是企业利益而非员工利益。HR的目的是要让‘资产员工’增值,让‘负债员工’离职,一切行为都以企业利益为导向,在满足企业利益的同时,满足员工利益,更好为企业目标服务。至于说谁是‘资产员工’,谁是‘负债员工’,这个不由HR部门的人说了算,而由企业各部门的主管领导来确定。”
 
如果“人才”变得不像“人才”,那就必须请他走。 要炒人,自然要有炒人的前提与标准,不管任何原因,都要求HR要做到有理有据,符合法律规定,“炒”得其所。这样才不会损害企业的用人文化观,才能够在选优汰劣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员工士气,让企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一个运作正常的公司,就应该存在一个优胜劣汰的人才选拨制度。那么淘汰员工是必然的事件,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没炒过员工的HR就不是一个真正的HR,这句话是正确的。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毕竟培养一个优秀的员工不易,如果一个公司是优秀的,那它也必然重视培养人才,除非这个员工真的无可救药,不能通过培训和教育达到公司的需求。开人,应该是慎之又慎。
 
请辞面面观
 
胡亮介绍说,现在企业轻易不太敢“炒人”,因为自从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后,劳动者的智商和法商都大幅提高。而现在的企业在相关方面的运作也缺乏相应的自律性,因此劳资双方的关系微妙难言,资方不可能再如以往轻易辞退员工。
 
但是非不得已时,资方也会“炒人”,比如公司经济遭遇困难时需要裁员、员工出现重大过失,或者员工已经不利企业部门和整体运作时需要清退;除此外,还有一些与员工表现无关,主要是主管意志的辞退,“不同的情况需要有不同的方式来应对。”
 
公司有意大范围裁员时,“往往却是HR部门相对轻松的时候,因为公司经济困难的情况肯定不会是遭遇性的,在企业陷入运作艰难的前几个月,员工就已经能够有体会,大家心理上也会有个准备,HR要做的工作就是做好预算,给出一份裁员数额以及各部门的裁员比例的报告。这其中的难处在于,各部门的裁员比例需要考虑到老总的意图、企业的需要,以及各部门的利益来分派。最后确定名单则是各部门主管的主要任务,HR部门只是最后需要一个面对被裁员工的合理说法与程序。”
 
胡亮说,另一种情况是,当员工有重大过失时,HR相对来说也比较好处理。因为公司有规定,什么情况才是重大过失,一般正常的员工都不会在这上面纠结过多,自己做了什么,自己最清楚。HR需要注意的是分寸尺度,不要把人逼得太甚。让其平安离职即可。
 
而当员工的所作所为已经不适合企业需要时,即表现不佳同时有可能伤及集体时,HR部门的人就需要想一些办法了。对于这样的员工,胡亮表示,“一般情况下HR最好能够在得到部门主管授意后,建议主管能够采取迂回手段让其自动走人。实际上,解雇员工最好的方式是让他自己提出辞职。你需要掌握适当的暗示技巧,让对方意会,不必言明。”
 
胡亮用他曾处理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他原来所在公司有一名中级经理,因为不满直接主管的领导方式,两人相处多有矛盾,但是此经理的经验能力甚至在公司的时间与总监伯仲之间,甚至更有过之,他敏感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人事炸弹。在总监找到HR部门要求支援的时候,胡亮提出曲线辞员的建议,让总监发动自己的行业关系,联系另外一家企业挖人。最后,这位经理成功跳糟,个人职业上升一个新台阶,同时还修复了与总监的私人关系。胡亮则是幕后操作,成功为企业排除了一个人事炸弹。
 
而在处理那些非员工表现原因的裁员时,则更需要HR部门掌握技巧与原则。胡亮建议在处理这些案例时,绝对要注意面谈时间不宜过长,因为话多必失,同时HR经理切忌当面指责员工表现。胡亮认为在处理这类案例时,可以把辞退原因放在虚化的外部大环境渲染上,比如经济不景气或公司要结构调整等,请员工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帮助他们正面面对即可。但是不要承诺做不到的事,比如,“我帮你找一份新工作”,“争取额外赔偿”等。万一无法兑现,则会引起更大矛盾。
 
管好员工“退后事”。在裁员结束后,很多企业老总、人力资源部和部门经理都会长出一口气,“可算过去了”,于是又投入了日常繁琐的事务中。但是很多企业忽略了一点:对裁掉的员工进行“管理”。
 
虽然裁掉的员工已经不属于企业,但是依然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如果企业领导者管理有方,已经离职的员工不仅不会“背叛”企业,而且可以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
 
“但是,国内有很多HR经理往往会忽略这一点。”胡亮认为包括企业的领导者在内,应该看到离职员工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力,并注意在这一块做一些工作,必要时可以让HR经理在员工被裁掉的时候提供心理辅导以减轻他们的焦虑;主动为裁掉的员工提供就业信息;充当“猎头”为被裁的员工找工作等。“这些工作不一定要有结果,但哪怕只是一个态度也算是给员工提供了安慰。”
 
这些工作不大,但能给企业增加价值,让被企业裁掉的员工继续忠诚于你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我们称之为员工忠诚度管理的完善和延伸。在做人方面,这其实就是在人心中播下一颗善的种子。或许不久后,你就会收获一朵美丽的优昙花(善花)。”
 
《科学时报》 (2011-07-30 A3 生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