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杨新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28 6:13:11
爱,直到成伤

 
《德蕾莎修女:一条简单的道路》,[加拿大]露辛达·瓦尔迪著,高志仁等译,海南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定价:25.00元
 
“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到成伤。”——德蕾莎修女
 
□杨新美
 
1969年,英国记者马科尔·蒙格瑞奇曾拍摄了一部以德蕾莎修女为主的纪录片Something Beautiful Of God。该片中反映出了收容所和印度街头的贫穷、无助,以及德蕾莎修女决定终身侍奉最贫穷的人的精神。这部纪录片让德蕾莎修女在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她在印度的事迹也被人久久传诵,几乎传至世界各个角落。
 
此后,国内外有关德蕾莎的书品种繁多,如由格雷戈·瓦茨所撰写的《德兰修女》(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出版),由克鲁卡斯所写的《特蕾莎修女》(工人出版社2009年出版)。这些作品让我们一度走近过这位加尔各答“天使”,了解了她是如何创立仁爱传教修女会,知道了她如何帮助无家可归的垂死者。可是这些不足以让我们真正明白:德蕾莎为什么在印度一直不穿鞋,她一生是秉着一颗什么样的心、不为名利地为穷苦人服务……我们看见了表象,却未曾真正走进她的内心,未曾真正读懂她。而由兰登书屋出版的Mother Teresa:Come Be My Ligh弥补了这一缺陷,因为它让世人通过德蕾莎本人的书信,看到了其66年的心路历程。
 
近期,由海南出版社引进翻译了这本仅有100页的《德蕾莎修女:一条简单的道路》。书中,编者们以简洁朴实的文字介绍了德蕾莎修女的生平,德蕾莎亲笔撰写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她在爱中所开辟出来的道路——“沉默、祈祷、信仰、爱、服务与和平”,而修女会的修女、修士、义工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德蕾莎是如何影响人们的。
 
《德蕾莎修女:一条简单的道路》中最触动人心的就是,德蕾莎亲自撰写的部分,结合这些文字我们能轻易理解一本本传记中描述的德蕾莎的所作所为。如德蕾莎所创办仁爱传教修女会接受每一个弃婴,并借由收养的方式为这些小孩找到自己的家。并且他们还教导穷人如何自然节育,把珠子分发给妇女以方便计算生理周期。在书中,她如此写道:“尚未降生的小孩是穷人中的穷人。他们是如此接近天主。我一直要求印度医院的医生绝不可杀害尚未降生的小孩。如果没有人要,我会照顾它。”
 
阅读关于德蕾莎的文章时,总是有这样几个字在跳跃:“爱,直到成伤。”在那些文字中,我们看到德蕾莎在实际行动中贯彻这几个字,如她抢救街头临危的病患,收容身心方面有残疾的孩子以及弃儿,建立了照料营养不良者的中心等。德蕾莎就是如此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让穷人中最穷的人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
 
这句被反复引用的“爱,直到成伤”究竟包含怎样的含义?在《德蕾莎修女:一条简单的道路》中,德蕾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到成伤——就像耶稣所做的一样。以非凡的爱去做平凡的事,诸如照顾病人、无家可归的人、孤单的人,并为他们清洗整理等琐屑之事。你的给予必得使你有所付出。而你所给予的不只是在你的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东西,你也将给予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或是你不想失去的、你非常喜爱的东西。如此虽然你的赠予成为一种牺牲,但这在天主眼中是有价值的。假若出之以爱,任何牺牲都是有用的。”德蕾莎秉承着这个理念在印度度过了几十年直至生命消逝。
 
读到这句话时,近几天的一则新闻触动了我。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事发后,当地医院里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的献血者。不少人在献完血后,甚至自愿留下来作为义工和志愿者继续参与到这场生命接力中来。这其中不少是“80后”、“90后”。或许,他们之中知道德蕾莎,却不知道这句“爱,直到成伤”;或许有人知道这句话,却不懂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可这群人却以实际行动表现了人间大爱。
 
“爱不是赞助;慈善无关怜悯,而在乎爱。慈善与爱是一样的——你借由慈善献出爱,因此别只是给钱,而是伸出你的手。”德蕾莎说。
 
来吧,让我们继续爱吧,直到成伤,即使你不信上帝,也没有皈依其他任何宗教。
 
《科学时报》 (2011-07-28 B4 精神 生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