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丁佳
就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粉垄栽培技术取得的有关成果,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学家山仑。
山仑一直非常关心耕作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耕作技术是作物增产的基础,却往往被一些研发部门忽视,得不到有力支持。”但由于目前粉垄技术的田间试验主要是在广西开展的,山仑认为,技术的推广必须因地制宜。
“从技术体系的特点看,它应该比较适合应用在黏重、粗粒的土壤上。”山仑告诉《科学时报》记者,“在其他土壤类型中能不能应用、有没有必要应用,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田间试验后再判断。”
在我国西北部的黄土地区,土壤质地本来就比较疏松,并不像广西地区的红壤那样黏重。“在黄土地区,一般耕作下小麦根系深度可达2.5米,苜蓿可达10米左右,高产下往往形成不易恢复的土壤干燥层,这说明作物的吸水用水已经很充分了。”山仑表示,西北黄土、东北黑土地区是否适宜推行粉垄耕作,还有待商榷。
除此以外,农业与气候密切相关,因此一个地区使用什么样的耕作技术,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度、降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土壤性质。
最后,山仑希望研究人员能够将粉垄技术与其他耕作技术作一下比较,以发现这项新技术的优缺点。“并非要做实验,但一定要发现我们技术原理上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科学时报》 (2011-07-26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