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药品流通要形成全国统一市场 |
商务部官员解读《药品流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

□董怡辰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药品流通处处长王胜利日前透露,全国各地制定的药品流通规划将在9月份前报备商务部,商务部借此了解各地实施《药品流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最新情况。
王胜利是在此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透露这一消息的。今年5月份,商务部正式印发《规划纲要》,旨在进一步做好药品流通行业的管理,促进该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在此次会议上,王胜利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说,贯穿《规划纲要》的主线是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
解读一:指导思想,形成全国统一市场
第一,规划的现状与形式。重点反映了全国药物流通行业发展的现状及成绩,也分析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其中包括中药材流通市场存在的药材质量和管理缺位以及交易混乱等问题。由于药品消费本身的刚性和国家医改的推动,药品市场的规模将会不断增加,其中也包括中药材在内的药品市场规模。基础薄弱是行业面临的挑战。就药品流通本身来说,药物是事业的一部分,所以它跟医改的推动也相辅相成,而医改的推动是一个渐进而又复杂的过程,所以说,行业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第二,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目标。行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针对行业存在的问题,考虑到行业的现状与医药卫生体制的关系,我们强调,行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发挥市场的基础流动,强化现代科学技术和新型管理方式的引导,贯穿行业发展的主线。商务部认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围绕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环节的体制机制的顺畅,特别在用药的终端,政府的管制应该更加的科学。
第三,行业发展的主线即指导思想。就是要形成全国的统一市场,改变现在区域分割的现象。一些专家指出,国务院提出的要求是要形成全国的统一市场,可是具体的一些办法,实际上是分割了我们全国的市场。
解读二:发展目标,网络布局更加合理
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是,要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网络布局比较合理,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在药品批发企业中,中药材流通企业的数量太大。要提高行业的组织化水平和行业集中度,对流通效益不断的提高以及营销模式不断的创新,骨干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增强,市场的秩序要有明显的好转,城乡居民用药的安全便利性提高,能够满足公共卫生需要的药品流通体系。
除了这些含有中药材流通的定性目标,还有一些发展的具体指标。
到2015年,要形成1~3家销售额超过千亿元的全国性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要有二十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的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的百强企业的年销售额要占到药品批发企业总额的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的百强企业,年销售额要占零售总额的60%以上。连锁企业的门店数要由现在的1/3提高到2/3。县级以下的流通网络更加健全,领先的骨干企业的综合实力接近国际分销企业的先进水平。
解读三:主要任务,完善药品流通体系
第一,加强行业的布局规划,完善药品流通体系。一定的区域内,一定的人,每个药品的消费量,包括它可能预测的增长量都是有数的,在这个区域内,需要多少药品的经营企业,经营的能力是多少,也能够计算出来。
第二,要调整行业结构,提高行业竞争度。要改变多年来行业多小散乱的状况,包括价格的操纵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多小散乱的状况肯定不适应今后整个医药产业化,《规划纲要》提出,鼓励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利用产业基金上市融资、引进外资的方式,加快兼并程度,通过市场化的途径进入大型的药品公司。
第三,要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和连锁经营的新型的流通方式,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规划纲要》提出,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化的技术来推动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鼓励药品流通企业物流功能的社会化,发展连锁经营。这么多年来,虽然我们国家的医疗机构在自己药铺和药房的管理上有严格的规定,但政府还没有一个医院药房、药库管理的全面规定。
第四是保障措施,为了保障《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商务部提出了五项措施。第一,完善法律法规的政策体系,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健全市场经济。第二,改善药品流通发展的环境,主要是药品相关部门的改革制度,完善药品的定价采购医保支付。第三,要加强理论研究。针对行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提出药品流通行业的人才的规划,制定岗位分类的标准及规范。第四,发挥多方力量形成工作的合力。第五,要建立《规划纲要》实施的制度保障,通过加强一些制度的建设保障《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再围绕一些重点的领域提出具体政策和措施。
“《规划纲要》发动之后,各方面舆论、业界、反映还是不错的,但是落实还是需要靠大家的努力。” 王胜利表示。
《科学时报》 (2011-07-25 B3 视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