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内高端医疗器械跟上世界主流 |
威高集团合成膜透析器项目实现规模产业化 |

编者按:
本期开设的“示范工程进展”专栏,将对获得“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授牌的生物领域单位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采访报道,其目的是在总结项目组织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更有力推动生物新技术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是 “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为表彰和宣传企业、科研单位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对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体现管理创新、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示范作用明显的62项生物领域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授予的牌匾。
□李惠钰
目前,国内市场对透析器的年需求量已达600万支,94%以上的产品依靠国外进口,国内肾透析市场一直被国外公司所垄断,而出手“破局”的正是威高集团。
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项目主管李鹤日前对记者透露:“聚砜合成膜透析器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已正式投产,预计年收入将达到四亿元人民币。”
“聚砜合成膜透析器”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是国家发改委2008年授予的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项目,据李鹤介绍,该项目利用目前我国已有的技术基础,通过对空心纤维合成膜的开发研制,掌握了聚砜空心纤维制膜关键技术,实现聚砜合成膜透析器小规模研制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跨越,使中国的透析器技术和工业都能跟上世界主流。
技术创新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
据介绍,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从血仿膜、聚丙烯膜到聚砜合成膜的延伸,即实现了公司产品的多样化,也推动了膜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多项应用,同时解决了透析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生物相溶性差、毒素清除率低、产品性能稳定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在项目的创新上,聚砜合成膜透析器选择的材料组合,有利于透析膜亲水性的提高,使得产品的生物相溶性更优越于其他膜种;在中空纤维膜的制备过程中,利用了贫相与富相分离的原理,设计了液相不同介质的提取方法;不对称的功能层和支撑层的出现,使产品的分离功能更加突出,通透性增加,结构疏松;膜成型过程中各项参数的自动控制,对空气距的温度、湿度、纺丝液的温度、压力、圈绕速度的控制都利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工艺的可控性已是此生产方法的一大创新。
在项目技术研发过程中,威高集团依据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建立了技术管理和保障体系;外方技术人员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培训,保证了项目产品的技术支持,保证了项目参与人员熟练应用,提高了项目技术水平和实施效果。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引进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聚砜合成膜纺丝生产线及配套的封灌组装生产线,重点对生产流程进行了改造,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检验、入库到发货的整个流程进行优化,实现了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管理。
“在该项目完成后,不仅掌握了产品设计开发及规模化生产技术,还使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提高,预备了规模化生产的能力,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项目负责人表示。
大幅降低成本为国内血液净化产业带来质变
几十年来,临床透析市场被国外的长期垄断一直没有被打破,国内血液净化产业基本被数个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垄断,进口合成膜透析器高昂的价格是血液透析治疗成本无法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李鹤认为,国内缺乏对主流透析器的研发平台,更缺乏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因此无法撼动进口透析器的价格体系。合成膜透析器项目的成功实施,彻底扭转了国内没有主流透析器的局面,大幅降低了透析器的成本和售价,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提高血液净化产业整体水平,为国内血液净化产业带来质变。
在威高集团攻克这项技术之前,作为核心耗材的透析器全部需要进口,价格居高不下。高价透析器加上其他耗材、药物、医疗等费用,绝大多数患者根本无力承担。随着威高的技术突破,用最新材料人工合成膜制成的透析器价格如今下降到每支只有100多元。
“这个国内唯一的血液透析器自主品牌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目前它的治疗效果与日本、德国的治疗效果基本一样,但它的价格仅是国外产品的30%到50%,由此就降低了患者的透析治疗费用。”李鹤说。
“原来患者每次透析费用需要400元以上,全年透析费用多达60000元。威高自主研发了人工肾、血液透析机,费用降低了一半,每年可为全国患者节省治疗费用600亿元左右。”
从客户反馈的情况来看,产品在性能等方面达到预期指标,已得到用户认可。李鹤表示,用户一致认为该透析器性能可靠,效果良好,具备中通量的能力,达到世界主流透析器的水平。
《科学时报》 (2011-07-25 B2 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