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守道为济公的家乡永宁村题匾

当代中国书坛有不少是专攻书道的职业书法家,也有一些是有本职工作但对书道艺术孜孜不倦的双栖人。现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朱守道就属于后者。北京电视台曾以“妙笔生花写真情”为题报道了他的书法艺术成就。去年春节,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里,朱守道向公众介绍中国书法艺术,当场手执长锋羊毫大楷,笔走龙蛇,通过电视传媒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令人耳目一新。
遵循传统 厚积薄发
朱守道祖籍闽南,小时候在父辈的影响下开始学习书法,从楷书入手,横平竖直临写颜体大字。小学毕业那年,“文化大革命”狂飙骤起,学校停课了,闲在家里,有足够的时间看帖写字。这一时期,朱守道得到闽南著名书法家黄光汉先生的指导,书艺进步很快。到了1969年学校“复课闹革命”时,朱守道的书法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文革”结束后,1978年国家恢复高等教育考试,朱守道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厦门著名书法家罗丹、余纲、白鸿等先生给了他许多艺术上的教诲,从而创作和鉴赏水平不断提高。朱守道偏重于对北魏碑刻的探讨,吸收魏碑中雄强的风骨和刚健的神采,在创作中渗透自己的美学见解。1981年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在北京举行,朱守道以一件魏晋风格的楷书参赛并获得银奖,也是厦门大学唯一的获奖者。
大学毕业后赴北京,20多年来朱守道一直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公务之余他在专注北魏碑刻的同时,对宋、明时期的文人书法进行深入研究,取法高古,熔铸百家,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在创作上他吸收魏晋时期的民间书法古朴、稚拙的审美趣味,构成浪漫天真的基调,同时又融入五代及宋人的简札书风,尤其是宋人小行草的飞动灵秀,在造型上给予他深深的启发。经过多年的研磨、增损,逐渐形成了气息醇雅的风格,特别是结体上讲究跌宕跳跃,天真浪漫,意象盈满、耐人寻味。朱守道书法创作兼擅不同风格的书体,他的大字榜书“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普陀山”、济公家乡“永宁村”、“宣徽府”、“杜康金樽”等匾额题名,骨力雄强、温而不板,结字奇特,有浓厚的魏晋气息,受到行家和商界称道。
朱守道勤于读书,公务之余在美学、史学、哲学方面广泛涉猎,在诗词、楹联、散文创作方面也进行探讨,力求以较好的学养辅佐自己的书法创作。
与海外侨胞的翰墨缘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素来为海外侨胞所珍爱。朱守道多次利用出访国外之机,弘扬中华文化,与海外侨胞切磋书艺,其独具一格的书法深受好评。他曾在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美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地与华侨华人聚会之际,当场蘸墨挥毫,让大家在暖暖的亲情之余,感受中华国粹的博大精深。朱守道对笔者说,有一次在日本横滨唐人街拜会侨团侨社,热情的侨领们簇拥着,红木案子上铺着洁白如玉的宣纸,他应邀题字,在一片叫好声中,自己内心也得到极大的满足。“我觉得自己并不仅仅是代表个人,而是整个代表团,或者说是代表祖国来看望海外侨胞。同是中华儿女,大家的心贴得更紧了。”
英国伦敦唐人街举办大型书画艺术品义卖会,朱守道无偿捐赠两件书法精品,后在伦敦拍卖会上被高价竞买,所拍款项全部用于发展当地的华文教育。朱守道高兴地说,把钱花在侨胞子弟身上,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中华文化,很值!
这些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出国代表团时常带着朱守道的书法作品走出国门,赠送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唐人街、华侨社团会馆和华文学校,常能见到朱守道的书法作品。朱守道说,希望通过书法艺术这一载体,让更多的海外侨胞加深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和喜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网民热评“朱守道网络书法展”
对于“朱守道网络书法展”,网民们有不少好评,这里仅摘录几则,可见一斑:
评论一:朱守道的行书有很大的容量,可以在草书与楷书之间自由挥洒。他比较少有纯然的草书,也比较少有纯然的楷书,因为这两种书体都有一定的成规和戒律,有悖于他的写意精神。朱守道老师熔铸百家,神与古会,形成飘逸雄健、俊美险绝,温润凝重中赋予遒劲,秀美跌岩中显洒脱的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评论二:朱守道的书法注重艺术创新,将并不为常人关注的汉代简书、唐人写经、敦煌墓志、魏晋残纸等民间书法作为研究方向,进行反复学习和临摹,不断调整研究角度,熔铸百家,神与古会,深入汲取其精华,融入自己的艺术探索,进行深层次的书法创变,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语言,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评论三:朱守道作品古雅质朴,用笔流畅轻松、平和、自然,章法自然,线条优美,作品雍容和雅,结体持重,笔墨温润,字里行间充溢着勃勃生机;典雅蕴藉,摇曳多姿,得魏、晋、唐、宋、元、明、清各家精髓,而又迥出时流。可见作者扎实的功底以及对传统技法的理解。深植传统,作品中透露出浓郁的书卷气息。
评论四:朱守道改变了古典书法程式化的面貌,让书法生动起来、活跃起来、清新起来、亲近起来。并给书法赋予更多的性情抒发。他把作品章法布局的触角往个人性情的方面延伸,字距、行距一一突破古典书法章法布局旧貌。使我们体验到作品章法布局的生动性、多样性、突破性。朱守道厚重自然不盲从前人追风今人的书风都使我们面对他的作品时心情激动起来、荡漾起来、怡然自适起来。这就是朱守道独一无二的艺术个性魅力所在!
评论五:很早就知道朱先生,因为他的书法就像是交朋友一样,有些人见三五次也未必记得,有些人只一面便终生难忘。朱守道的字就是这样,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魅力。可以说很早朱守道的字便确立了这样的面目,尤其大字,扑面的气势,伟岸的气象,让人过目难忘。石开先生讲书法要有防伪性,我看朱守道的字,防伪系数就很高,高在哪?高在奇绝的艺术造型,就是字法。高在浑厚的线条质量,就是笔法。两者水平的高超,注定了想要模仿他的字,很难。即便造型像了,线条不行,也是支黄瓜架,单薄。而这样的艺术,更多的是取决于书家的艺术天赋、艺术气质。所以在他的书法里,技巧已不再是主要表现的对象了,因为篆、隶的质朴,简书的自然、明清的味道、碑版的体式,随处可见,拿来就用,而他更注重的是他自身情绪、情感、人生哲学的一种体现。(郑培明)
朱守道 祖籍福建泉州,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在国家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现任全国人大正司级干部,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韩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名人名家书画报》总编辑等。
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金、银等多项奖。参加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五、六、七届书法展,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大展,2000年联合国世界和平艺术展。2003年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邓小平故居、中国美术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国家奥运体育场(鸟巢)收藏;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普陀山、蓬莱阁、鸣沙山、济公活佛故里“永宁村”等名胜古迹题写牌匾;选入中华翰园、武夷山、黄河、圣泉、汉中、庐山、西柏坡等碑林中刻石。
著有《中国书法史话》,出版有《朱守道书法作品集》、《朱守道书法艺术》等。被评为中国书协全国首批“德艺双馨”书法家, 2007、2009、2010年荣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9月,其书法作品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经历太空飞行后返回,作品为国家收藏。
《科学时报》 (2011-07-22 B3 科艺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