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高然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22 6:6:31
红柿神韵 水墨传情
——记著名国画艺术家周士杰



 
■高然
 
周士杰 1953年生于北京,满族,号荒人。 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专修班,曾在中国农业大学任美术教师,现为中国文化交流促进会和中国书画家委员会理事,中国孔子画院院士,北京市美协会员,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周士杰先后得到汪慎生、王静如先生的指教,后又受到官布、王成喜先生的教授,研习历代诸家之法。周士杰的磨盘红柿作品立意新颖,雅俗共赏,构图严谨,笔意秀逸,简洁俊俏。
 
中国著名花鸟画家周士杰,一生酷爱绘画,视艺术为生命。他多才多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的作品笔墨洒脱精湛,气韵生动,抒情而浪漫。在红柿、花鸟、山水三大门类中,他善于通贯其中融为一体,纵横挥洒,作品具有浑厚古朴、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他在绘画技法上独辟蹊径,特别是他画的柿子,让人耳目一新。他的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还获得了优异的奖项。1995年,由董寿平先生亲题书名,与著名书画家黄均、杨再春等共同出版了书画集《北京七人书画金石》。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时,周士杰应天安门管理处之邀创作的巨幅作品“九九艳阳天” 、“秋色佳”均被收藏;1999年5月他在北京琉璃厂举办了个人画展, 代表作“红柿”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200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选《周士杰画集》。近年来他的作品被全国政协、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中央电视台等单位收藏,还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宋庄举办了周士杰画展。如今周士杰的作品能够在众多中国传统书画作品中脱颖而出,多有斩获,无不得益于他丰富的阅历以及对艺术刻苦勤奋的钻研和追求。
 
童年经历造就书画创作热情
 
周士杰自幼喜欢绘画,北方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京郊的风土人情,激发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特别是北京的民间艺术,孕育了他对美的渴求和对绘画的兴趣,一直引导着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小时侯生活虽然艰辛,但反而为他提供了观察社会、了解自然的机会,并为他以后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生活素材。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写生,始终将大自然作为他艺术创作的摇篮,这使得他的绘画作品有取之不竭的源泉,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红柿题材的绘画艺术风格。
 
周士杰认为“勤奋”是他成功的最大因素。他熟悉农村,熟悉大自然,熟悉充满淳朴风情的山水草木、花鸟鱼虫。周士杰说:“是多年的农村生活丰富了我的创作经验。要想捕捉生活中、自然中的生动场面,光凭自己的手来画东西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眼、脑、心凝神在一起,才能得心应手。”周士杰的笔墨技法,是以骨法用笔,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意境深邃,令人叫绝。借物寓意、格调很高是他的绘画作品的主要特征。他说:“万物润情,大地生灵。自然界每时每刻都会出现灵的感光、美的瞬间。若要捕捉生活中、自然中的运动场面,必须从神出发,形神兼备,记取各物的典型形状、动势、色泽、气氛……”的确如此。画家的感情支配着艺术形象,用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感情,周士杰的画达到了结构严谨、精炼舒展,真切生动,色彩层次分明、情趣盎然的妙境。
 
水墨传情 大师指点
 
回想当年,在绘画创作最艰难的时期,如何不断探索拿出新的作品使周士杰感到压力很大,周士杰曾说:“画画到一定的水平上,创新实在很难,为此感到非常苦恼!”此时,官布老师教诲周士杰:“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所突破取得成就,必须在技法、立意、物象上作出创新。”那一年正值万物萧条、万籁俱寂的寒冬,灰色的天空不禁让周士杰的心蒙上了一层落寞和消极。正在这时,院落里被冬雪盖得几乎严严实实但仍然露出点点红色的柿子,吸引了周士杰的目光。“我走进那棵柿子树,凝视着被冬雪覆盖但依然顽强存留的柿子。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小小的红柿也是有意志的,那种乐观与坚强,那种不服输、不甘于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的生命力让我非常感动,这不仅使我重拾了对生活的期望和热爱,也促使我开始了柿子作品的创作。”如今,每当周士杰谈到最开始创作柿子作品的情景,总不免情绪激动地这样说。他说:“柿树是我师,我是柿树友,心期万类中,柿树无不有。”
 
艺术源于对真善美的追求
 
中国传统书画大都讲究以“大写意”的技法表现红柿,以单色的朱磦色画果实,多以果实的背面为主,辅以繁多的墨色大叶,或小品,或静物。而磨盘红柿独特的结构、鲜活的色彩,却很少有人能够表现出来。周士杰则独辟蹊径以“没骨”和“小写意”的技法表现磨盘红柿圆中带方的造型和红黄鲜活的颜色,并在墨叶、装饰叶,无叶和残叶中反复推敲和尝试,力求达到一种最佳的视觉效果,上部用较为浓重的杏红色,笔笔点写,且分出浓淡,下部以杏黄而成,叶子以赭墨来表现,给人“墨”的感觉,产生“红花墨叶”的视觉效果。红柿的用色浓重泼辣夸张,与简疏的叶枝对比强烈,使整幅作品看上去显得丰富多彩而浑厚。在周士杰的作品中,无论是山村小院中北风过后枝叶飘零的柿子树,还是山坡上、村路旁或独立或成林,高低错落硕果累累的红柿,以及在风中摇曳的红柿,都仿佛在阳光中悦动着,活灵活现。周士杰的锦鸡红柿,把锦鸡和红柿画在一起,题为“锦绣前程,事事安平”。周士杰说:“这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每年深秋我踏遍京郊大地,红柿垂枝季节,土坡上,草丛中,时有山鸡出现,把山鸡画成锦鸡,祝大家生活事事如意,生活似锦。”
 
周士杰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的描写,而是笔墨精神,所作红柿极为神似,充分体现出其深厚的国画功底。
 
笔墨纵情画柿子
 
在多年的红柿创作中有所心得的周士杰,意识到艺术创新的可贵之处,因此他并没有止步于眼前所取得的成绩,而是不断学习传统、研究当代。为充分发挥小写意画的特殊表现形式,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在各地的山村和院落中观察红柿在不同季节中的千姿百态,研究柿树的生长规律,同时还刻苦研习历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努力寻找传统艺术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潜心致力于磨盘红柿的创作和探索。
 
周士杰的丈二、丈六的大副作品,笔法老辣,粗细有致,深浅虚实,疏密得当,构图舒展,果实的处理以没骨点写的技法画出磨盘红柿的结构特征,色彩过渡自然,红黄鲜透,且圆中带方。构图舒展大方,气势宏大。
 
周士杰把红柿作为主体来创作,再画上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使画面更加生动多趣,寓意吉祥,雅俗共赏。
 
读周士杰的作品能够深刻地感受其用心良苦,诚于中而形于外,拙中藏巧、刚柔相济、返璞归真。几十年来,周士杰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
 
《科学时报》 (2011-07-22 B1 科学与文化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