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张楠 罗沙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22 6:6:31
“蛟龙”探海首破4000米海深
条件允许,22日凌晨向5000米深度冲击
 
本报讯 据新华社电,北京时间21日8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海试在东太平洋国际海域试验区成功完成了第一次下潜试验任务,经现场指挥部最终确认,最大下潜深度达到4027米。
 
21日凌晨3点,海试现场指挥部刘峰总指挥下达了下潜指令,崔维成、叶聪、杨波三名潜航员驾驭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始了下潜任务。4点,下潜深度达到1777.7米,5点26分达到4027米,潜水器抛弃压载铁后开始上浮,7点48分浮出水面,8点回收至甲板。
 
整个下潜试验历时5个小时,潜航员对潜水器水下各项功能进行了试验,工作正常。此次下潜试验的成功,为随后的5000米下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记者了解,“蛟龙”号计划将于北京时间22日凌晨进行第二次下潜试验,届时将正式向5000米深度发起冲击。此后,“蛟龙”号将在第三次下潜试验中进行海底坐底操作。海试的具体安排仍需要根据海试区域天气和海况决定。
 
据介绍,深海技术与太空技术同为当今各国极为重视的高新技术领域,如今,我国不仅有了“嫦娥”奔月,同样有“蛟龙”正在探海。
 
“十一五”期间,“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启动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45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等项目。
 
然而,“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多次向《科学时报》记者强调,我国潜水器有一些性能目前走在世界先进行列,因为我们开始得最晚;但无论是1964年建成的美国阿尔文号、1985年建成的法国鹦鹉螺号,还是俄罗斯、日本的潜水器,都在不停地改进,领先地位下一刻可能就被抢占。例如,阿尔文号除了名字没变,早已完成了从内到外的更新换代。
 
目前,美国的载人深潜工作深度是4500米,正新建一个6500米深度的载人潜水器;俄罗斯有两个载人潜水器,工作深度为6000米;日本的载人潜水器的最大工作深度为6500米。
 
根据《“十二五”“863”计划深海潜水器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深海潜水器项目为的是针对我国勘探和开发深水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开展深远海科学考察和国际海底资源探查的迫切需求,开发载人潜水器、遥控潜水器、自治潜水器等载人/非载人深海潜水器系列及其配套的辅助作业工具。
 
“我们现在确实要向深海进军了。”在《科学时报》2010年12月8日的报道中,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曾介绍,56位院士去年8月向国务院建议,要争取设立深海科学工程专项。其中提出,从“十二五”开始,建造我国自己的深海钻探船、海底观测网、深潜设备等一系列深海高新技术装置,同时建设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深海基地。(张楠 罗沙)
 
《科学时报》 (2011-07-22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