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金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21 6:38:25
潘帕斯的联想

 
《潘帕斯——雄鹰起飞之地的爱恨情仇》,[英]威廉姆·H·胡森著,刘乔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定价:25.00元
 
□金涛
 
最近看了几本书,在我看来,都有点忽悠读者、文不对题。比如爱尔兰女作家克莱尔·吉根的《南极》(浙江文艺出版社),据说还是她的成名作,与地球上的南极毫不相干,而是一篇荒诞小说。内容是写一个拥有幸福婚姻家庭、精神空虚的女人,决定外出找一点外遇的刺激,结果是被色狼玩弄,失去自由,以至面临死亡的结局。小说最后写道:“她想到了南极,雪和冰,还有探险者的尸体。然后她想到了地狱,想到了永恒。”这是通篇唯一的点题之处。这篇揭露世态人情的小说,应该承认是写得入木三分,很精彩的,但以南极为题却令人啼笑皆非(当然也无可非议)。
 
我由此想说的是,作为一点经验之谈,看书也好,买书也好,光看书名,有时会大上其当。尤其是网上购书,这似乎是免不了的麻烦。
 
又如威廉姆·H·胡森的《潘帕斯——雄鹰起飞之地的爱恨情仇》,这本书的内文中插有不少历史、风光、人文的图片(不知原著如此,还是中译本独有的),目的大概是有意强调内容的真实色彩,使你以为这是一部介绍潘帕斯地区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小册子。等你耐心读完之后,你才知道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潘帕斯(Pampas),是一个国际公认的地理概念。就如西伯利亚、撒哈拉一样,是指地球上一个特定的有着特殊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20多年前,我到阿根廷,访问了潘帕斯。后来在一篇题为《骑在牛背上的国家》的文章中写道:“潘帕斯,在印第安人克丘亚语中,是‘无树草原’的意思,它位于阿根廷中部,西起安第斯山麓,东临太平洋,方圆60多万平方公里。阿根廷人常常自豪地说:‘假使你从安第斯山犁地,一直犁到大西洋边,绝对碰不上一块石头。’说的就是辽阔平坦的潘帕斯草原。不过,在漫长的岁月里,潘帕斯草原一直在沉睡中。到了16世纪,欧洲殖民者发现了这块金子般的土地,他们从遥远的欧洲带来了为数不多的牛、马、羊,人们未曾料到,潘帕斯草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丰茂的牧草太适合畜群的繁衍了,以致在很短时间内,逃散在草原上的牛群迅速繁殖,形成了数以百万计的野牛群。阿根廷最初的主要经济活动,便是大量捕杀草原上无主的牛群大宗出口制革的牛皮和腌牛肉,从而孕育了阿根廷早期的‘牛皮文明’。”
 
如今的潘帕斯草原,再也见不到到处游荡的野牛群了。在这个天宇寥廓、视野开阔的大平原上,公路两旁,一直到目力所及的地平线,都是铁丝网筑成的樊篱围起的一块块面积不等的牧场。时而,绿茵花丛之中,半藏半露着一幢幢造型别致的房舍,这是农民的家园。房舍旁边停放着许多车辆,小卧车、运输车,以及载畜的大卡车。车辆多少要看农场主的经济状况而定。这里的牧场很少天然放牧,主要是种植人工饲料,牛群也多是围栏饲养,间或也可见到铁丝网后面的草场上,一群群花白相间的奶牛悠闲地憩息,旋转的风车忙着抽水,骑着马儿的牧人在驱赶牛群。在交通便利的村镇,到处可见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现代化厂房。潘帕斯草原如今是阿根廷富庶的粮仓、肉库和奶罐子。
 
正是因为过去有一点亲历的记忆,很想再找几本有关的书了解潘帕斯草原的今天,因此从网上得知有一本介绍潘帕斯的新书,我十分欣喜。
 
现在把话题还是拉回来,谈谈威廉姆·H·胡森(1841~1922)的《潘帕斯》吧。很有趣的是,译者刘乔在《序》中一开头就坦诚地说:“本以为接到的这本书是一本科学笔记似的散文集,想当然地认为鸟类学家胡森先生无非是在这本书里记载了一些南美自然界的生态面貌、草木分系、动物种类等,可是这次胡森先生没有记录花鸟虫鱼,他记录的是人——他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忠实、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初在潘帕斯草原生活的人,让我深刻了解到当时在南美高原上生活的西班牙人后裔是如何对待爱情,对待友谊、对待上帝的。”看来连译者一开始也被书名忽悠了。正如译著所言,作者是一位鸟类学家,然而这部以潘帕斯草原为背景、为书名的作品,收入的是6个内容没有关联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内容反映了阿根廷“牛皮文明”时代的生活场景,毕竟离今天已经很遥远了,因此也无需在这里重复。
 
最后要提及的是,该书14页有多幅潘帕斯草原的动物照片,其中有一幅是“斑马”。请问身为鸟类学家的胡森先生,或者编者,能否告诉无知的我们,南美洲有斑马吗?
 
《科学时报》 (2011-07-21 B3 社科 视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