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刘畅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15 6:13:50
维持生命的价值远大于体重增加带来的危害
胰岛素使用切莫因噎废食

 
□刘畅
 
由于糖尿病治疗中被广泛采用的胰岛素会不可避免的使患者承担体重增加和低血糖的风险,现在普遍使用的注射胰岛素治疗方式的合理性受到了诸多质疑。
 
2010年第十一届国际糖尿病预防研究学术研讨会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现已有9240万糖尿病患者,成为了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90%以上。这些患者中相当一部分还可以正常甚至超量分泌胰岛素,但是胰岛素对身体的作用却大打折扣。
 
治疗风险不可避免
 
近三年来,伴随着新药物的上市以及各项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糖尿病治疗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传统的药物治疗依然不可少。曾有媒体报道,有些患者盲目追求高强度的降糖药物而引发了致命的低血糖。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安全用药?对此,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主任高珊给出了解答。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表现主要体现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缺陷。一般首先要改善胰岛素的作用能力,并对胰岛素的分泌进行合理调节来维护代谢稳定,避免产生低血糖的风险。”高珊表示,目前上市的一些新药物对血糖的控制较为缓和,但由于未知的不良反应存在,应用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改善胰岛素分泌的传统药物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用药。
 
在治疗中除了进行药物刺激以外还可以对患者直接补充胰岛素。仅粗略统计,近几年上市的新型胰岛素就有十几种,但注射胰岛素所带来的主要风险即低血糖的产生,患者的体重增加也不可避免。
 
虽然注射胰岛素有可能带来上述危害并导致病人的部分并发症发作,但医疗界最终达成共识,“和以后‘有可能’带来的风险相比,维持病人的生命是首位的”。高珊认为,部分口服药也具有这样的风险。但是不能因为一个长远的风险就畏手畏脚,贻误眼前的治疗。
 
新治疗方式风险逐步降低
 
随着近几年医学的发展,糖尿病新的治疗方式已崭露头角。高珊向记者介绍,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常会合并选择口服降糖药,尽量选择二氧双胍等药物来减轻患者体重增加的负担,同时改善胰岛素的作用。这样既能减少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又能使患者体重不致大幅增加。
 
外科手术的发展也对糖尿病治疗领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业内普遍对胃减容术、胃转流手术等手术持肯定态度。这些手术不良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发作率低。尤其是对于体重严重超重的病人,通过手术治疗后,病人的血糖情况和胰岛素分泌情况都能得到很大改善。
 
“人工胰腺”(即胰岛素泵)成为需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的福音。人工胰腺系统可通过检测人体的实际血糖情况,连续自动地为患者注入胰岛素,这将使广大1型糖尿病患者受益。
 
探寻2型糖尿病基本病因
 
临床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血清中很可能会产生胰岛素抗体。从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也有可能存在胰岛素自身抗体。这会使他们在接受胰岛素注射时得到的治疗效果降低。高珊表示:“尽管现在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可以和人类自身的胰岛素分子完全一致,但其中还有一些介质会使人体产生抗体。遇到这种情况换一下剂型,换一种治疗方式,都有可能逐渐改善。”
 
谈到糖尿病未来的治疗方向,高珊更期待的是医学界能够寻找到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到那时可能治疗糖尿病就像现在治疗肺炎一样,抗菌素一用就好了。”高珊笑道,在目前阶段,希望新药物能尽量减少药物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让医生和患者更放心。
 
《科学时报》 (2011-07-15 B2 技术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