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张行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11 22:31:9
科技特派员在大漠播下绿色希望
——陕西省榆林市“十一五”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工作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张行勇
 
一座座大棚排列得整整齐齐,大棚里新品种蔬菜挂满枝头,果实累累的“绿色蔬菜”让人垂涎……走在靖边东坑镇的田间地头,人们忘记了正身处沙漠边缘。这是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的一个缩影。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东南部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但其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2010年榆林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0多亿元,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陕西全省第二,市财政总收入超过300亿元。但是,生存于黄土高原、大漠之中的农民收入仍比较低。
 
榆林市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工作于2006年启动,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下派科技特派员189名(市派121名,县派68名),服务范围涉及全市12个县区106个乡镇188个村、场(厂)。
 
打造示范基地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科技特派员通过项目带动、典型引路,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优势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五年来,共建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示范基地270多个。
 
横山县为做大做强当地主导产业,依托科技特派员组织建立了以绿豆为主的小杂粮、设施蔬菜等高标准示范基地19个,配套新建小杂粮加工厂18个,优质大米加工厂6个,肉类加工厂9个,使创业区特色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在科技特派员直接参与下,靖边县累计在东坑、杨桥畔镇等地建立了优质蔬菜示范基地0.73万亩,中心产区蔬菜收入达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在东坑、海则滩等乡镇,通过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累计建立马铃薯优质高产种植示范基地2.2万亩,同时采用“科研院所+特派员+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建成陕北白绒山羊细绒品系种源基地和产学研基地。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五年来,榆林市科技特派员共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各类新品种103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920多项,建立示范样板25.2万亩,增产幅度达20%~56%,增加猪羊出栏量30余万头(只),创业区农民人均增收达800~2700元。
 
驻榆阳区牛家梁镇牛家梁村特派员叶庆忠,从省内外引进夏马铃薯、超级稻和玉米等新品种,同时配套示范推广双膜马铃薯、水稻塑料软盘育秧和全程机械化技术及玉米创高产等新技术10多项,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播插时间、统一栽培规格、统一测土配方、统一病虫害防治的“五统一”栽培管理技术,五年累计示范新技术7971亩,使该村人均种植业收入由2006年的2460元增加到2010年的4820元。由他创办的榆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累计为牛家梁村及周边农户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水稻、马铃薯良种13.1万公斤,优质专用肥、新农药392吨。
 
驻府谷县高庄则村科技特派员王忠平,2006年与村委会签订了全村大棚蔬菜种植管理技术指导服务合同,引进以色列青椒、黄瓜和番茄等新品种,大力推广滴灌、病虫害生物防治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五年来,大棚数量由77棚发展到384棚,年收入由230万元增加到883万元。
 
驻佳县坑镇赤牛洼村科技特派员冯雪平,抓500亩低产枣园改造,示范推广了新品种接穗、矮化密植、红枣烘烤等多项实用技术,枣园亩增产100公斤以上,三年共增收90多万元,示范户农民年人均增收1450多元。
 
创办经济实体增强共同创业动力
 
五年来,全市特派员共创办、领办、协办各种经济利益共同体达108个,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资经营、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
 
驻榆阳区寺伙沟村科技特派员曹源,2007年组建了“寺伙沟蔬菜专业合作社”,全村70户村民全部入社,入社资金达70万元,主要用于种子、农药等必需物资的调用,每年可为社员节支15%,合作社形成了以“种、养、能、环”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年产反季节蔬菜1800多吨,年产值达220万元,寺伙沟村蔬菜产业人均纯收入由850元增加到9270元,合作社收入由2009年21万元增加到2010年43万元。
 
驻定边县白泥井镇特派员白玉雄,2007年组建了白泥井镇绿恒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由20人发展到2010年的120人,目前拥有固定资产840万元,示范园150亩,累计为当地农民代购代销西瓜5030吨,辣椒7100吨,马铃薯8400吨,提供优质化肥5200吨,农地膜95吨,良种和农药64吨,会员年均收入由2007年5700元增加到2010年2.1万元,合作社收入由2008年的4.5万元增加到2010年17万元。
 
榆林市科技特派员是科技星火播种者,在大漠播种绿色的希望,收获农村科技工作的硕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赞赏。
 
《科学时报》 (2011-07-12 A2 综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