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钟书庭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6 22:5:33
有多少风流人物?

 
《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全二册),胡长明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定价:58.00元
 
□钟书庭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毛泽东终其一生,都葆有对漫长国史的阅读和研究兴趣,从早年习读《纲鉴易知录》到晚年发誓将“二十四史”读完,过眼的文史古籍不计其数。他以雄视千古的气度臧否人物,褒贬事件,给后世留下了极富个人特色的史评史论。从历史的陈迹中,毛泽东看尽兴亡,抚今追昔,万丈豪情中也裹挟着悲概和苍凉。
 
胡长明先生新著《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是一部全面展示毛泽东读史、评史整体风貌的书稿。它一方面注重“展拓开张”,即以大视野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最大限度地追求书稿的包容性,内容涉及毛泽东对中国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朝政得失、内外关系、社会生活、学术典籍和文艺作品的评点,收罗宏富,蔚为大观;另一方面又力求“揉磨入细”,即对毛泽东的读史心得作详尽的解读,以理清其评语的来龙去脉以及他评点时的心态和角度,一册在手,读来妙趣横生。
 
毛泽东对历代王朝的评点,确有许多真知灼见。如他不同意苏轼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观点,认为魏晋南北朝恰是一个思想解放、“文昌道盛”的时代,期间诞生了稽康、阮籍、曹操父子、谢灵运、谢眺、江淹、丘迟、庾信等众多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又如毛泽东在阅读五代史时,指出“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这也是非常精到的认识。对于毛泽东评史时的卓见高论,作者在分析的基础上多所肯定。
 
但书稿也坦言,毛泽东对历代王朝的评点,仍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并非都是定评和确评。毛泽东非常佩服唐太宗李世民,认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在治国方面也是一代明君。不过,毛泽东对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却大不以为然,指出此举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该书以为,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根本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再度上演,并非是一时糊涂所为。李治虽非有作为的帝王,但至少也延续了承平之时。封建帝王立太子有诸多的为难之处,“虑切于此而祸生于彼”是常态,唐太宗如此,后来的康熙皇帝不也如此吗?所以,与其说唐太宗立太子是“懵懂一时”,不如说他摆脱不了封建体制的魔咒更为准确。
 
毛泽东饱读史书,在各种场合引经据典,挥洒自如,这对他一生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作者认为,读史既丰富了毛泽东从事政治军事斗争的智慧,也增添了他的个人魅力,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视野,收窄了他的兴趣。知识结构上的“古今失衡”,即对现代科技和域外世界了解的相对缺乏,对毛泽东的治国理念和政策思路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胡长明曾长期供职于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他在撰写《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的同时,还依据他掌握的《韶山毛氏族谱》、毛泽东遗物、韶山老人座谈会材料等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图片,写成《毛泽东的故土情》一书。该书既深入探讨了早年生活环境和地域文化对毛泽东人格和心理品质的重大影响,又追溯了毛泽东带给家乡的深层变革以及他怀乡思亲的心路历程。
 
《科学时报》 (2011-07-07 B3 社科 视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