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戴欣平
对于平板电脑的未来,爱国者的曲敬东有过这样的观点:会改变PC的格局,甚至取代PC的应用也是必然的。与其观点相印证的事实是,国内第一季度的电脑销售中,PC出现了负增长。
“平板电脑时代”似乎呼之欲出,其势直如长江东去,外力难以阻挡。但纵观平板电脑的发展现状,这条“时代长河”要流淌得更顺利,至少还要拐过“三道弯”。
一道弯:卡位与定位
毫无疑问,苹果iPad的火爆点燃了平板市场。厂商从iPad的火爆中看到了平板电脑的市场空间,都想尽快进入这一市场,因为他们认为平板电脑的时代已经到来。
对于PC市场的发展而言,平板电脑的兴起是一件好事。因为PC产业已经很久没有一个具有卖气的新产品了。然而,在一些评论家看来,这些厂商的进入却显出了另一层隐忧:他们到底来做什么?
上海的IT观察家黄井洋对所谓的“平板电脑时代”抱有谨慎的态度,他说:“多数厂商选择进入平板市场具有强烈的‘卡位’心理。何为‘卡位’,即先在产业开端的时候,在市场上为自己划一块蛋糕。”
在黄井洋的眼中,这些厂商更多的是“利益驱动”,进入这个市场只是为着追赶和夺取市场份额来的,“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纷纷下大力气投入平板产品,也正因为多数厂商都在积极投入,才会让更多的厂商相信平板电脑市场有很大的潜力,从而在客观上为所谓的平板电脑‘时代’造了势。而在这个市场上,有不少的泡沫。”
不懂得平板电脑的本质、简单地将平板电脑等同于压缩版笔记本电脑和没有自我的明确个性定位,是一些专业人士的担忧。中电新业的许先生一直从事某亚洲品牌电脑销售及售后服务。他认为目前平板电脑市场上的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泡沫”,主要原因是进入市场的厂商尚不清楚到底该如何做平板,“他们依然沿用过去做笔记本电脑的方式来做平板电脑,包括产品设计、定位、销售渠道都如此。对于平板到底该这么做、做成什么样子、要有什么功能、产品如何定位、以何姿态进入市场等诸多问题显然没有想明白。前一段时间在平板电脑大会上,有一家国有品牌提出要做超过10寸的平板电脑,但是从我们销售端的反馈来看,绝大多数用户认为10寸的就已经够用了,平板电脑比笔记本薄了很多,但它不是平板电脑的压缩版,如果为了提价而一味追求大尺寸,就很难让人明确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区别。现在不少品牌产品市场销售中容易出现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左右手互博的情况,就是因为自己的定位不清晰。”
许先生的担心并非刻意为之的盛世危言,他遭遇的问题在不久后的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据悉,这次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出现了一些高效能平板电脑、工业平板电脑等产品,除了上网之外,还能应用到工作环境和工业设备中,为了满足商务人士的文字输入要求,平板电脑有了定制化的实体键盘配件。
“如此一来,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又有什么区别呢?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嘛!而且跟进了这么多厂商,有了这么多平板电脑的新品,有几款甚至是一款能够拿出来,在市场销售、设计理念和性能上与iPad一较高低的吗?”许先生对这种产品产生了质疑。
一个客观的事实就是:Nielsen调查数据显示,iPad在美国市场占82%,其次是三星Galaxy Tab占4%,第三位是戴尔Streak占3%,而摩托罗拉XOOM仅有2%的份额。另据易观智库4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苹果iPad今年一季度在国内平板电脑市场的份额是78.33%,遥遥领先于其他平板电脑厂商。三星Galaxy Tab国内平板电脑市场仅有5.12%的份额,排名第二。在平板电脑领域,依然是苹果一花独放,离“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状态尚有十万八千里,“一家独大的产品,很难开创一个产业时代!”
二道弯:山寨的冲击
刘先生是中关村海龙一家平板电脑的销售商,过去他做的是一家台湾品牌的电脑专卖,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开始涉水平板电脑。
自从开始卖平板电脑以来,每个月都能销售一两百台,好的时候甚至可以做到400来台,“不管赚得多少,至少能流通起来,让人有个盼头。”刘先生对记者说。
不过自从4月底以来,刘先生隐约感觉到平板电脑的销售又有了“新动向”。
“平板电脑在4月底开始,走的量越来越少,尤其是6月份,明显比上个月少了很多。”刘先生说。
而前来刘先生在海龙的店里咨询平板电脑的人,越来越多地会附加上一个问题:“你们这儿能做山寨平板吗?”
百脑汇的北京智科同样主营平板电脑的专卖店,也面临了这样的问题。店长谭先生说:“现在前来买平板电脑的人很多在比较了价格、服务和产品性能后,都会选择山寨产品,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平板电脑是一种娱乐玩具。玩具嘛,当然是便宜、酷炫的好了。”
山寨平板电脑的飞速增长,与过去的MP4、手机一样,价格优势是最大动力。酷睿科技的赵小姐告诉记者:“一款2G内存、32G硬盘的爱立顺881,目前只卖2300元左右。而在品牌平板电脑中,同样的配置则至少需要3100元。至于维修,其实和过去的手机一样,山寨平板目前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条龙’服务。加上现在是年中,前后不靠,企业用户不用送礼,减少了一些销售量。不像年底做礼品,一般会选择苹果的比较有面子。现在来买平板的基本上都是给自己用,所以价格优势就显得特别明显了,尤其是对于学生等注重价格的消费群体来说仍有较大吸引力。”
平板电脑山寨货横行,目前也是“全球流行”。据DisplaySearch报告显示,目前不知名的品牌或山寨平板电脑已经成为全球平板电脑成长最为快速的是一部分。山寨平板出货量从2010年第四季的56.7万台增加到2011年第一季的190万台,中国成为最大山寨平板电脑市场,占全球总出货量的44%。
赵小姐认为在7月份,可能平板电脑的销售会有所回升,因为“高考的分数也下来,学校也基本上定了,买台平板电脑带着上大学时玩玩会是一个刺激销售的因素。”
山寨平板的价格更有竞争力,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除了因为采用淘汰或低档备件而带来的的质量问题外,在设计理念上,山寨平板依然存在不小的进步空间。
刘先生说:“其实正牌中的不少产品也都是在山寨苹果的理念,可以说在平板电脑领域,除了苹果是正宗,其他品牌多少都有点山寨的嫌疑。既然已经是山寨了,是死学还是活学就需要自己判断了。我觉得开发商应该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做一些更好的设计出来,突出自己的个性。比如把哪个按键放到边角上,在平板正面空余的位置装上更大功率、效果更好的立体音响;抛弃硬盘选用32G的固态存储,这样从耗电量、重量、散热、体积等方面都会有更好更大的改进,把摄像头放到上边沿中间上网本的传统位置,这样才更方便使用。”
三道弯:用谁的大脑
在不久前举办的瑞士女排精英赛上,眼尖的香港球迷赵女士发现日本女排教练员居然在iPad 2上进行现场技术统计和分析,她惊讶不已:“iPad 2也能做这样的工作?!”
于是她当天晚上网搜索相关信息,最后终于找到了相关的软件,“只是要花钱买!”
事实上,这只是苹果在iPad销售上的冰山一角。与其他跟随进入者本质不同在于,苹果销售iPad并不仅仅只是卖硬件,更多的是优秀的用户体验和苹果在App Store 里提供的应用程序。
对于苹果电脑在iPad上大发软件财的事,业内人早心知肚明。苹果在国外市场,通过App Store,依靠分账方式吸引软件设计师提供了上百万种软件,供iPad、iPhone甚至iPod用户使用,通过相对低廉的付费软件购买,让消费者形成了二次消费。
这种销售模式形成了业内观察者所谓的“吉列模式”,即将平板电脑硬件当作刀架,价格可以低廉,让消费者拥有,并不断地购买“刀片”即软件。PSP、NDSL等掌上游戏机,Xbox、WII、PS系列视频游戏机,无一不是采取此模式。
酷睿科技的赵小姐介绍说目前,国内的平板电脑有三个软件环境支持,除了苹果独家支持的iPad外,还包括由GOOGEL开发的安卓系统,而在PC时代独霸江湖的微软操作系统则只有很少一部分产品采用,“现在我们店里就一款品牌平板用的是微软的系统,山寨的有一些用这个系统。”
国产平板电脑商家中,还没有能够独立开发并持续提供系统的。但是仅仅只是在硬件上模仿与跟进,无法真正地开发出平板电脑的潜在价值。正像一些人说的,跟随是找死,不跟随是等死。但是,对于传统IT企业而言,平板电脑已经成为必争之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技术积累外,还包括国内市场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固疾。即使是苹果也不例外,因为App Store模式在中国目前也没有完全展开,iPad在中国目前仅仅在硬件上赚钱。仅在硬件上更新的结果就是,平板电脑将在中国被不可避免地“边缘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某平板电脑销售商说:“在很多使用过包括ipad这样的平板电脑的人来说,平板电脑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只能成为孩子的游戏机。因为我们无法再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个产品的其他用途。”尤其是目前国内的平板电脑厂商更是以硬件盈利为主,基本难以实现“吉列刀片”模式,一旦价格战一旦打响,目前已经低至千元以下的国产平板电脑将更加难以在硬件上获利,要么降低硬件标准,成为劣等品,要么价格居高不下,被劣等品淘汰,哪一步都是绝路。
《科学时报》 (2011-07-09 B3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