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璐 通讯员 曹翠峰 宋彬
沈文彬 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医疗专业,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1988年开始淋巴管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瘤、慢性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的诊治。他所带领的淋巴外科是目前国内涉及淋巴管疾病范围最广、诊断手段最全、手术方式最多的特色科室,在淋巴水肿和乳糜病的诊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先进水平。
10人的医师团队,12人的护理队伍,30张床位的独立病区,20多年的奋斗发展史……组成了目前中国国内唯一一家以诊断治疗淋巴管疾病为特色的专业科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
每天,淋巴外科都要接诊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患者,其中外省市病人占80%以上,重症疑难病例高达50%。每年,淋巴外科仅显微淋巴重建为主导的手术就达600多例,20多年来却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近年来,淋巴外科立足科技创新,完成了诊断技术创新研究7项,受益患者达到6700人;完成治疗技术创新研究26项,受益患者2978人,诊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成就与一位为人和善、谈吐儒雅、信念执著、技术高超的医生是分不开的,他就是淋巴外科的领军人、现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主任沈文彬。
奉献医学,永不放弃
淋巴管疾病涉及全身各个部位,病变复杂多样,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而现代医学仍对淋巴管疾病缺乏了解,医学诊断技术对淋巴管疾病显得力不从心,治疗手段更是匮乏。
1988年,北京市公安医院开始开展淋巴水肿外科治疗,当时在北京市公安医院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的沈文彬积极投身于淋巴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中,从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淋巴水肿起步,通过实践和潜心研究,沈文彬完成了淋巴外科第一例直接淋巴管造影术,作为主管医师参与了淋巴外科第一例乳糜回流障碍性疾病——腹膜后淋巴管病变引发乳糜胸的诊断与治疗,在淋巴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07年,北京公安医院改制为行政单位,为了能够继续深入开展淋巴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沈文彬和他的团队毅然放弃公务员身份,调入北京世纪坛医院,重建了淋巴外科,同时,沈文彬也得到了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大力支持,他和他的团队如鱼得水,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每天七点半,沈文彬便带着团队开始查房。一年有52个周末,而几乎每个周末,沈文彬忙碌的身影都会出现在淋巴外科,凡是遇到有风险的手术,沈文彬都亲自给患者主刀手术。
2010年11月,一对宁夏的年轻夫妇带着6个月的女儿找到了沈文彬。女婴患的是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报道。患儿严重营养不良,血白蛋白只有10g/L,北京市儿童医院已告知家属,患儿已无救治机会。沈主任查阅了大量资料,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成功为患儿实施手术,术后又对患儿进行了长达40余天的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出院时患儿白蛋白升至正常水平,营养状况改善。该手术的成功标志淋巴外科的临床工作已完全打破年龄限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理论上,沈文彬对淋巴管疾病范畴进行了全面的认识和划分——将淋巴管疾病分为淋巴水肿、乳糜回流障碍两大类和15种子项,为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搭建了便捷的桥梁。在技术上,淋巴外科陆续开展了许多有特色的淋巴管疾病专业诊断术,探索了多种诊断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手术。在反复探讨的基础上,每开发一种新的术式,即获得成功。
精打细算,为患者着想
“要多为患者着想,给患者最合理的治疗。”这是沈文彬经常在科室强调的话。很多来自外省市就医的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很差,由于巨大医疗费用的支出而一病致贫。为了节省他们的住宿费用,及时解除患者病痛,沈文彬总是想尽办法安排他们提前进行手术,而自己每次都是超强度工作,连续加班。多年来,在淋巴外科,主动帮助贫困患者已蔚然成风,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律,那就是越是穷困的病人,得到的关照会越多。
2010年3月,淋巴外科收治了一名罕见的乳糜返流性淋巴水肿患者李梅。李梅来自云南山区,家庭贫困。对其进行精心治疗的同时,淋巴外科想尽办法帮李梅节省治疗费用。8月份,有网友将李梅的境况和求助信发帖至天涯社区。为了赢得大众关注,该网友声称“李梅钱已花光,医院要将其赶走”。当记者蜂拥而至,看到淋巴外科为李梅一分、一分的精打细算时,到场记者都唏嘘不已,网上谣言不攻自破。
家住北京市门头沟的淋巴水肿患者刘长春也受到了沈文彬的“特殊”照顾。1988年,18岁的刘长春大腿肿胀。数十年来,父母为了治好他的病,到各大城市寻医求治,结果病越治越重,腿围达到了3尺3,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象腿”。2008年,沈文彬得知刘长春的情况,立即派员进行家访,此时的刘长春积蓄耗尽,父母双亡,境遇异常凄惨。沈文彬着手协调刘长春入院治疗,几次手术下来,不仅治好了他的病,还帮他垫付了部分医疗费。为了让刘长春能够自食其力,一贯低调的沈文彬积极配合北京电视台《7日7频道》栏目组,站在镜头前介绍刘长春的恢复情况,帮他找到了一份工作。从此,刘长春摆脱了20余年的“大象腿”,开始了新的生活。
注重人才培养,打造品牌科室
淋巴外科的病例讨论会,是学术发展的大舞台。沈文彬提倡大家踊跃发言,鼓励争论,提出问题和见解,探讨解决办法。他把培养年轻医生早日成才看做是自己的责任,毫无保留地指导、帮助他们,使年轻医师成为科室骨干,使团队拥有更强大的凝聚力。
为了让更多的兄弟单位认识淋巴系统疾病,也为了获得更先进的诊疗手段,沈文彬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多次在血管淋巴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近年来,淋巴外科获评第一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点学科项目;所著论文《乳糜腹的诊断与治疗》获得第七届全国普通外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及学术会议交流宣读论文40余篇;负责《汪忠镐血管外科学》“淋巴管疾病”章节的编写工作;成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卫生部规划教材《血管淋巴外科学—回顾、现状、展望》一书“淋巴管疾病”部分编写单位。
“我们淋巴外科的专业理念是:以正确的诊断引导个性化治疗;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全面考虑淋巴管疾病的现在和淋巴管结构缺陷的将来;以努力改善淋巴乳糜回流状态为主要目的。”总结20余年的临床经验,沈文彬如是说。
《科学时报》 (2011-07-01 B4 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