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孙继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1 8:39:56
争取化学品安全管理话语权
——访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化学品安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会明

 
陈会明,1969年2月生,陕西凤翔人,环境科学博士,研究员。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化学品安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质检总局应对欧盟REACH法规首席专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国家质检总局化学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品风险管理战略政策研究和化学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基于化学品风险管理的测试和评估技术研究,包括化学品理化安全、毒性、生态毒理测试技术和风险分析技术。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完成国家、行业、世贸项目12项;主编、参与编写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代表性论文20多篇;完成国家标准36项,行业标准13项;在多个国家级学术团体和国家、行业技术委员会任职;为中国应对欧盟REACH法规作出重大贡献。
 
□孙继文
 
2008年11月,中国检科院在国家质检总局检验监管司的支持下,在该院工业品所化学品安全研究室的基础上,集中该院化学品安全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组建了进出口化学品安全研究中心。从此,该中心走上了让我国化学品管理与国际接轨,树立化学品管理国际话语权的道路。
 
而作为该中心执行主任、国家质检总局应对欧盟REACH法规首席专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会明为推动该中心的成立、发展以及我国化学品风险管理战略政策研究和化学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挑战:该出手时就出手
 
工业社会中,化学品扮演着重要经济角色。然而,从国内来看,由于近年来化学品安全事故频发,使我国加强化学品监管的压力不断加大;从国际上讲,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国际化学品贸易和跨境转移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安全法规,其中,化学品中的难生物降解物质、环境危害物质、温室气体物质、重金属等环境和健康危害物质已逐渐成为发达国家技术法规重点监控的物质和逐步淘汰的物质,这些技术法规间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早在2002年9月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WSSD)”,议题之一是要求各国在2008年之前实施GHS(《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对此,中国就投了赞成票。“2007年,欧盟开始实施REACH法规,即《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REACH法规涉及整个化学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囊括了所有化学品及其下游产品。REACH法规的实施,使我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受到限制,中国依赖欧盟化学品进口的企业生产和发展也受到了影响。”陈会明曾作过初步估算,REACH法规至少将影响到几十亿欧元化学品、几百亿欧元消费品和纺织品的出口,单单企业的注册成本就将增加20多亿欧元。
 
为了积极应对欧盟即将出台的新化学品政策,消除欧盟以新的化学品政策对我国化工及相关产品所形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我国急需采取以下对策:整合化学品理化信息、健康毒性信息、环境毒性信息、化学品安全检测标准,形成化学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在比较研究欧盟REACH体系、联合国GHS体系、我国现有化学品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优先考虑化学品对健康和环境影响的、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遏制欧盟化学品战略的中国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化学品理化性质、化学品健康毒性和化学品环境毒性的实验检测能力的实际建设,形成获得我国实验室认证、欧盟及其他发达国家多边认可的、符合GHS体系要求的化学品安全信息实验室检测体系。国家质检总局的重大专项课题“中国化学品安全体系研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立项和开始研究的。
 
“中国的化学品安全体系自然要有中国特色”,陈会明表示,该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中国化学品安全信息数据库,“既要有效适应国际GHS体系对化学品安全信息的要求,又要在最大限度上消除欧盟REACH体系对化学品安全信息实行知识产权管理后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假以时日,该数据库将成为我国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信息基础共享平台”。二是中国未来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将彻底改变我国化学品管理政策缺乏系统性的状况,把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到首要位置予以关注,使我国的化学品生产、销售和进出口贸易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化学品安全信息实验室检测体系,“该体系将构成我国新化学品政策的技术支撑基础,将承担未来中国化学品进出口贸易对化学品安全信息的实际检测监管任务”。
 
标准先行:有了标准才有话语权
 
“尽快建立化学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对现在的中国来讲,意义非凡。尤其是建立一个国际认可的标准体系,更是代表了我国在国际化学品安全领域的话语权。”陈会明认定了该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却也清醒意识到任务的艰巨性,“这意味着行业内各项技术都必须向国际指标看齐。”
 
作为其核心项目之一,“化学品安全测试关键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经合组织(OECD)、ISO、ASTM、DIN、NF、BS、JIS等国际先进化学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集成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化学品安全检测急需的80项国家技术标准,使我国化学品安全检测的技术水平跨越式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赶上了欧盟和美国、日本。现在,项目研发标准也已为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履行联合国GHS制度和应对欧盟REACH法规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化学品毒性检测实验室安全评价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也是陈会明和他带领的团队为应对欧盟REACH法规开展的一项重要研究。“REACH要求化学品毒性测试数据来自通过GLP(良好实验室规范)认可的实验室,但截至2008年,我国还没有一个获得国际认可的化学品毒性检测GLP实验室,这使得我国每年超过100亿美元的出口欧盟的化工产品面临退出欧盟市场的严峻形势。”在这种紧迫的形势下,陈会明率团队研发了15项化学品毒性检测实验室GLP国家标准,建立了我国化学品毒性检测实验室GLP标准体系。如今,项目已建立我国化学品毒性检测实验室认可GLP标准、认可制度,并已经开始示范认可实验室。其中,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安评中心、沈阳化工研究院出具的数据得到了国际承认,实现了实验检测数据的国际互认的目标,为我国与欧盟全面实现化学品毒性检测数据的互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不仅如此,在研究中诞生的《欧盟REACH法规概论》、《欧盟REACH测试方法法规》、《化学品风险评估》三部专著也对我国化学品安全管理政策、技术标准体系和风险评估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针对REACH法规,他曾在2008年领导完成了“中欧世贸项目”——“中国与东南亚REACH能力建设项目”,并以欧盟方邀请的中国唯一的培训专家身份,在中国、泰国和柬埔寨分别对中国和东南亚政府部门、检测机构、中小企业进行REACH法规培训,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欧盟REACH法规作出了突出贡献。
 
临危受命:走向国际舞台的排头军
 
2004年,“特富龙不粘锅”事件,陈会明作为国家质检总局的主要应急专家,向总局起草提供了项目应急的技术方案;完成并向总局提供了PFOA的风险调研报告;主持完成了国家标准——“不粘涂料中全氟辛酸及其盐的检验方法-LC-MS/MS”。
 
2005年,“PVC食品保鲜膜”事件,陈会明作为主要技术主持人之一,设计、指导完成了“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与己二酸二正辛酯含量的测定”(GB/T 20500-2006)国家标准,向总局提供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数据,成为总局对PVC食品保鲜膜实行“三禁一建议”的决策依据。
 
2007年,中国输入美国、澳大利亚玩具中的“1,4-丁二醇”事件,陈会明为总局科学决策准备科学资料、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为客观、迅速解决中国出口到国外的玩具安全问题提供了充分的科技支持。
 
2008年8月,针对美国通报的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陈会明及时组织相关科技人员,翻译、评议法案并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对修正法案与原法案进行比较、研究、对中国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中国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次一次,陈会明总是受命于临危之际,他的能力在推动进出口化学品安全研究中心的发展上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作为该中心的执行主任,他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活动。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广泛联合系统内外科研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在化学品管理政策、化学品安全信息、化学品风险分析、危险性化学品监管、化学品健康与环境危害研究等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化学品检验监管、促进中国化学品进出口贸易、保障中国化学品消费安全、更好地履行化学品及其相关的国际公约提供科技保障和技术支持。
 
如今,化学品安全研究团队已有科研人员14名,其中包括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2名,博士4名,硕士5名。设置化学品安全研究学术团队1个,学科研究方向6个,有分析化学、毒理学、生态毒理学和计算化学、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风险分析和标准化科学技术、材料检测与分析技术。“承建以来,我们按照经合组织对良好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建成了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质检总局化学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化学品安全信息平台,集化学品管理政策、标准、安全信息、技术为一体,可全方位服务于政府、产业、检测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其中,化学品安全数据表数据库已被国家质检总局指定为履行联合国GHS和应对欧盟REACH法规的仲裁、基准数据库。”陈会明常常感叹,这些成绩不是一个人的成就,只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来。
 
谈到未来的发展,“国际化”和“特色化”仍然是他心中的关键词:
 
要国际化,就要“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化学品政策研究和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一支完备的高水平研究队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形成一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化学品管理、技术和信息交流的共性平台”。
 
要特色化,则要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具体情况,独一无二。
 
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他都将以此为标杆,和团队一起,勇往直前。
 
《科学时报》 (2011-07-01 A19 贺建党九十华诞 展科技创新风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