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崔延力 张行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1 8:39:56
西北大学:矢志不移为西部大开发和地方经济建设献智献力
 
□通讯员 崔延力 本报记者 张行勇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中国期间,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一项重要合作研究,是专门针对大量的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危害的研究项目,即“二氧化碳捕集及其地下地质封存及综合利用研究”。这项研究的中方承担者即为依托西北大学成立的陕西能源化工研究院。
 
陕西能源化工研究院的成立正是西北大学多年来坚持为西部大开发和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典型缩影。
 
地处西北内陆的西北大学,建校百余年来,在自强其身的同时,始终把开发西北、服务陕西作为矢志不移的光荣使命。当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甫一实施,西北大学就发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当好西部大开发先行者”的战略宣言,当陕西提出建设西部强省的目标时,西北大学作出了高校须先行的积极回应。
 
据悉,仅“十五”以来,学校就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00余项,其中,在陕转化的科技项目为113项,占到50%以上,直接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200多亿元。学校的科技服务项目中有65%来源于西部,服务于西部。
 
打造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增强西部大开发“软实力”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北大学作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充分发挥综合学科优势,主动适应西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思路,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学科专业的整合力度,先后增设了应用化学、应用物理学、环境科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制药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化学生物学等一批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紧缺的学科专业,培养专业对路的适需型人才,重点发展了生物工程、电子科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材料科学等应用型和新型交叉学科专业。
 
西部大开发走的是一条依靠科技和知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为此,西北大学大力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工作,先后培育了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历史学、经济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等7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已成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基础性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学校紧密结合西部和陕西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的不断调整,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确立了“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的目标,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实行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基础性研究人才分类培养。分类培养的模式兼顾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每年都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发挥聪明才智,毕业生投身西部的热情高涨,每年到西部省区工作的毕业生平均保持在50%以上。
 
依托学科优势,坚持产学研结合服务西部建设
 
西北大学学科齐全,目前所设学科已涵盖10大门类。西部大开发以来,学校主动适应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不断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
 
该校的生命科学学科是在传统的优势学科植物学、动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学科方向的不断调整和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着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引进了国外高层次人才,形成了秦巴资源生物保育与利用、创新药物与重大精神疾病研究和糖生物学与现代微检测技术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组建了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中药与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的创新平台,承担多项包括国家“863”项目在内的重大科研项目,在生物医药研究开发领域成果显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生命科学研究开发和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及陕西省中药与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秦龙苦素及注射用秦龙苦素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黄姜素胶囊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现已以6180万元实现成功转让。陕西省中药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陕西略阳县合作建立杜仲子丰产园示范基地,推广杜仲高接换雌技术,使产籽量由每亩10公斤提高到每亩100公斤,直接为地方发展特色经济寻找了一条出路。
 
近年来,西北大学积极贯彻陕西省委省政府“两个结合”的方针,坚定不移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将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放在核心位置,坚持项目带动,破解地方经济建设难题和发展瓶颈,围绕省内支柱产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
 
能源化工产业是陕西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增强陕西省能源化工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西北大学在陕西省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以地质、化学化工和经济管理等学科为主体,通过整合信息、环境、数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组建了一个新型产学研结合的实体:陕西能源化工研究院着重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层面推动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积极作贡献。
 
目前,陕西能源化工研究院正与美国、荷兰等国家的地方政府就探索环境友好型的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开展合作研究,正在进行的以提高采油率,减少煤化工、煤电等产业发展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环境危害为研究目的的二氧化碳捕集及其地下地质封存及综合利用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家立项,并列为国家与美国新技术合作的一个具体项目。重大专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特色污染立体生态修复示范点建设首次提出“立体化可持续生态修复与应用新模式”,项目已为陕北能源化工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开发的“甲醇联产醋酸—醋酐”生产技术,已经以9500万元的价格实现转让。
 
坚持文化引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智囊团、思想库
 
为促进陕西将文化大省建设成为文化强省、发展文化产业的需要,西北大学不拘一格,将学校的传统优势人文社会科学和应用型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学及信息科学等技术学科的力量优化整合,组建了陕西文化产业研究院,深层次挖掘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影视(三维动画)、戏曲、旅游、考古、遗产保护规划、大型文化景观等文化产业方面创作、策划、咨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促进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围绕陕西省清明黄陵祭祖活动,西北大学连续5年承办了以“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弘扬民族精神,塑造陕西文化形象,提升陕西黄陵文化,服务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
 
该校教师的研究报告《减少贫困地区儿童贫血现象,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的重要批示;《关注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也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的重要批示,直接催生了陕西中小学生“蛋奶工程”的实施。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延安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经验与启示》成果被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编辑内部参考文献《著名政要与学者阐释国家战略与布局》收录。直接参与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安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等研究工作,最终促进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点建设。
 
学校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倾力打造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西部蓝皮书)品牌,连续6年对西部地区的热点问题进行系列追踪研究,全面反映西部经济运行与发展状况。其对西部大开发中政策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特色经济问题、金融问题、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为各级政府部门所采用。
 
《科学时报》 (2011-07-01 A17 贺建党九十华诞 展科技创新风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