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贺根生 黄光荣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1 8:39:56
南宁吹响进军“国家创新型城市”号角
 
□本报记者 贺根生 □黄光荣
 
七月的南宁,红歌嘹亮,党旗飘扬。以“创新争优树旗帜,科学发展争一流”为主题,展示新时期共产党人奋勇争先、崇尚一流,推动创新实践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展示“我为建党90周年添光彩”等一系列活动,正在广西南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中掀起热潮。“十二五”开局之年,南宁吹响进军“国家创新型城市”号角。
 
过去5年,是南宁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南宁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新跨越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围绕区域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加快推进了南宁国家生物高科技产业基地、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优势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实施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等科技计划项目22项。
 
南宁市科技局局长覃永武介绍,“十一五”时期,南宁市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4个(其中自治区级37个)、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9个;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粮生物质酶)1家、国家认可(CNAS)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9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9个,实现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相继成立铝及铝加工、中药、木薯、蚕茧丝等1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铝加工、制糖与造纸、生物工程与制约等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科技创新基地6个。
 
站在“十二五”发展的新起点,以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坚定不移为新追求和新实践的南宁人民,将如何继续策马扬鞭,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华章。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南宁在以更高起点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城市的必由之路。”南宁市黄方方市长对此雄心勃勃。
 
2011年1月,第三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大会上,南宁市建设东盟合作前沿城市的发展模式被写入《2006-2010建设创新型国家白皮书》中,荣获“2006~2010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大创新模式贡献城市”称号,同时跨入我国25个绿色创新城市行列。“南宁模式”受到广泛好评与推崇。
 
在荣获“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南宁市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基础行业的技术升级,提高科技进步对南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南宁市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和我国重要的创新城市。
 
南宁不缺激情,不缺大项目。
 
今年6月份南宁86个重大项目开工竣工,总投资135.6亿元。青岛啤酒、海尔集团、新希望集团、富士康……一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在南宁有了自己的项目。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益事业、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其中,富士康南宁科技园一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3万多人提供就业岗位。
 
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引领区,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枢纽城市,南宁面临着多区域性、多重叠的历史发展机遇。
 
2011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一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南宁紧抓重大历史机遇,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已逐步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前沿中心城市。
 
南宁市利用区位优势和中央政府赋予的优惠政策,加速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性“三基地三中心”——区域性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商贸基地和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交流中心、金融中心,打造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平台。南宁近年来的发展与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的举办息息相关。自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南宁已经成为东盟国家最熟悉的中国城市之一,并被视为双边合作的最佳渠道,“南宁渠道”日趋成熟,近45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到南宁投资兴业,搭建了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
 
据了解,南宁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将于今年11月举办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在南宁举办论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一方面能极大地促进南宁市的生态建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向东盟各国并通过东盟各国在国际上宣传我国狠抓生态建设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贡献,增进对话互信,并就资源、信息、人才、技术、产品等进行各方面的沟通与合作,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如今,在南宁老百姓心目中,共产党员就像一面旗帜永远飘扬,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党员,正在南宁市各个建设领域奋发有为,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党增辉。
 
《科学时报》 (2011-07-01 A17 贺建党九十华诞 展科技创新风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